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7.18

发布时间:2025-07-19

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首次梯级电站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完成

2. 全国首个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项目投运

(二)地方

1.河北高碑店市:2025年三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10.84MW

2.浙江杭州: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最高补助200万元!

国际

1.德国高院裁定:电网电池必须缴纳网络建设税

2.荷兰政府下调2040年海上风电目标

观点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货币政策需聚焦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从上半年经济金融数据来看,我国在缓解外部关税冲击和内部结构性挑战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这可以从四大方面得到佐证。一是出口和外商对华投资企稳。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9%,出口增长7.2%,进口下降2.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4.7%,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最近也由负转正,在中美利差较大、全球市场避险情绪持续高涨以及美元稳定币的扩张等背景下,这有助于避免汇率过快贬值、流动性紧张等局面。二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有助于价格修复。如上半年M2同比增8.3%,社融增量22.83万亿元(同比多4.74万亿元),其效果反映在支撑GDP实现5.3%增长,制造业PMI回升至49.7%。而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5%,快于城镇1.5个百分点。三是在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和精准滴灌方面,货币政策和信贷支持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聚焦国家提出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五大赛道,有力推动了银行体系向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等领域投放贷款,其余额已达到了10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四是央行通过推出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推动制度型开放政策,疏通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其他宏观政策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如建立债券投资监测机制,重点监管中小银行激进投资,由此强化利率政策传导效率,防范资金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