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7.1

发布时间:2025-07-02

国内

(一)全国

1.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中国电建签约智利杜恩普拉斯光储项目

(二)地方

1.“宁电入湘”特高压大动脉投产送电

2.山东烟台: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装机容量稳居全省第一

国际

1.巴西颁发首个海上风能项目初步许可证

2.威尔士发布海上风能行动计划

观点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

中国碳市场成效显著,有望引领国际自愿碳市场建设中国碳市场建设经历了从强制到自愿的阶段,如今正从国内迈向国际化。中国在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有望在其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巴黎协定》第六条中的6.2 和 6.4 款规定,在全球碳市场建设中意义重大。目前,我们拥有基于自愿碳市场,这是基础所在。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中国在全球自愿碳市场建设中可发挥较大作用。

从供给侧、需求侧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看,中国都具备良好甚至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有能力在全球自愿碳市场中发挥引领作用。我相信,未来中国将在国际资源碳市场中占据引领地位。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核能、森林经营以及碳捕集与封存(CCS)等领域均具有技术优势,这至关重要。技术优势能够保障高质量碳信用的供给。

其次,中国市场需求庞大。就全国强制性碳市场而言,如果按抵消比例为5%,抵消量便已超过3亿吨。众多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碳中和需求,此外,众多上市公司为提升 ESG 表现、吸引国际投资,对碳信用也有着巨大需求,这些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

再者,中国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北京绿色交易所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渐国际化,未来还可与香港交易所等开展合作,实现内地与香港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这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