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年会 | 成果预告: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及绿色“一带一路”中心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09-19

9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4年会期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和绿色“一带一路”中心将介绍全球绿色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气候风险管理、性别金融、中非能源转型与发展融资政策、债务换自然、绿色技术等领域等成果。


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简称“中财大绿金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和绿色“一带一路”中心(两部门)在可持续金融领域持续取得显著进展,稳步拓展区域性合作与交流网络,重点研究内容涵盖全球绿色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气候风险管理、性别金融、中非能源转型与发展融资政策、债务换自然、绿色技术等领域。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两部门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国际组织、多边开发银行、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及学术平台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积极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全球议程。合作伙伴包括世界银行(World Bank)、欧洲投资银行(EIB)、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亚洲开发银行(A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伦敦证券交易所(LSEG)、卢森堡交易所(LuxSE)、德意志交易所集团(Deutsche Börse Grou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世界经济论坛(WEF)、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及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等。

过去一年,两部门主办并参与了多个高层级国际会议,涵盖双边、多边会议及学术交流,为全球可持续金融政策和实践的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与合作机会。双边会议方面,与德国中央合作银行(DZ Bank)、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共同主办了中德转型金融发展及合作专家研讨会,并与伦敦金融城联合主办了中英绿色金融研讨会。多边合作方面,参与了由新加坡金融监督管理局(MAS)组织的可持续金融咨询小组(Sustainable Finance Advisory Panel, SFAP)专家会议。在学术交流方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共同举办了IIGF-LSE生物多样性金融研讨会,并受邀出席了第四届中亚区域与经济合作学院(CAREC)研究年会。此外,与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联合举办了“净零排放”目标下非政府实体的线上研讨会。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财大绿金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推动了转型金融路线图(Transition Finance Map)的联合发布,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清晰的指引,助力他们有效动员资本,将气候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落地项目。

通过开展前沿研究、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创新产品开发,两部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推动前沿研究的落地和实践,促成国际间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极促进全球绿色金融标准与实践的融合,为国际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国别排名项目


自2021年,中财大绿金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数据库。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数据库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GDP(PPP)排名,选取了排名前55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2020-2022年,数据条目8000余条,且在每年持续完善中。当前指标体系设有个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54个四级指标。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项目根据当年的得分和排名情况撰写《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该蓝皮书基于数据库结果,分析当年地区和国别绿色金融发展进程,追踪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进展,分析当年新兴绿色金融话题,全面反映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信息。


项目主要亮点:

  • 首个衡量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国别指数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数。

  • 数据库范围覆盖广

本报告研究对象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于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术界提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信息,弥补了当前该领域知识和信息的空缺。

  • 研究的连续性和透明性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会进行每年更新,今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四年。除此以外,在发布的报告中将披露全部指标和排名情况,并将对排名结果和变化进行阐释。




性别金融项目


性别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通过政策引导和创新金融工具,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社会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财大绿金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紧跟这一全球趋势,自2023年以来,深入开展性别金融的研究与实践,成为推动该领域前沿探索的重要力量。通过与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融入金融决策和实践,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公正的绿色转型。

为进一步深化性别金融的研究与实践,中财大绿金院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金融支持女性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该研究组得到了新网银行、蚂蚁集团、中伦律师事务所、国泰君安证券、鹏华基金等多家领先机构的支持。研究组聚焦五大核心议题,涵盖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支持女性发展现状,气候行动中中小企业女性力量,ESG与女性领导力和就业,金融支持女性绿色消费行为,金融支持女性养老,致力于通过研究、产品创新和能力建设,为增强女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推动社会公平以及拓展性别视角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解决方案,并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与政策支持。


(一)研究成果

2023年,国际合作与研究部与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合作完成了中国性别金融基线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现有的性别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深入分析了中国性别金融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性别金融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国际合作与研究部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开展了“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市场评估研究”,探索将性别与气候因素融入投资决策的有效路径,为实现公正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二)活动与交流

为推动性别金融的普及与实践,国际合作与研究部积极组织多场高水平的研讨会和沙龙活动,吸引了来自金融、学术和政策制定领域的广泛参与。2024年1月,中财大绿金院与联国妇女署联合举办了“性别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主题研讨会,探讨性别金融如何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年3月,中财大绿金院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两场“可持续金融助力性别平等:ESG实践、策略与创新”主题沙龙,聚焦ESG框架下性别金融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推动性别平等议题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


(三)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

在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方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持续推动性别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通过与多家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性别金融在ESG投资、风险管理和气候韧性方案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举办研讨会、沙龙等活动,积极促进性别金融在各地区的能力建设和经验分享。



“中国与非洲能源转型政策”系列报告1——《津巴布韦:促进非洲矿产-能源联动发展(MEND):从概念到实践》

全球对关键矿产和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来自全球南方的投资接受国的需求往往却被忽视。《津巴布韦:促进非洲矿产-能源联动发展(MEND):从概念到实践》一文构建了针对矿产-能源产业联动发展(Mineral-Energy Nexus for Development,简称MEND)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在资源丰饶但电力供应紧张的最不发达国家,如津巴布韦,成功开展项目并确保其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MEND框架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矿电结合的项目开发/融资模式,通过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将矿区的可持续供电,周边社区的电力贫困和民生发展予以统筹考量,争取实现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津巴布韦的困境为应用MEND分析框架提供了场景。津巴布韦拥有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也是新兴的锂资源大国。然而,其电力供应和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较为典型。尽管津巴布韦政府和矿产部门意识到了提高本国关键矿产产业的加工能力和附加值迫在眉睫,但是短期内政府难以自主开发新的发电项目以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

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实现可再生能源和关键矿产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和监管机构需要快速适应企业在海外项目的创新商业模式,为此类组合型项目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第二,矿业投资企业应在投资过程中确认各方的风险分担机制,为清洁能源项目探索多元化资金渠道。第三,公共和私人资本多方结合促进社区通电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效益,破除资源型发展中国家的百年“资源诅咒”。


“中国与非洲能源转型政策”系列报告2——《从可再生能源到绿氢:中国投资助力埃及能源转型》

埃及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将加剧水资源短缺、高温干旱和荒漠化。埃及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发展绿氢产业的理想之地。近年来,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埃及氢能产业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

埃及发展绿氢产业有三大优势。一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和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二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和政策支持。三是依托与欧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合作基础,获得来自欧洲国家政府、NGO和多边银行的技术和融资支持。

同时,埃及绿氢产业也面临挑战:一是绿氢成本仍然较高,在承购方、可融资性和规模化方面尚存不确定性。二是本地工业化程度较低,这导致主要设备、技术依赖进口和外资,绿氢制成品主要用于直接出口且附加值较低。三是经济基本面脆弱,通胀高企、本币贬值、外储匮乏,增加了外商投资的汇兑风险和利润损失风险。

埃及大力吸引外资参与绿氢项目。埃及新建绿氢项目开发商主要来自欧洲和中东,占开发商总数的71%。埃及新建绿氢项目的开发很多采用联营体模式,一类是外资与其他国家合作伙伴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项目,另一类是外资与埃及当地企业展开合作。

中企积极参与埃及绿氢市场。近年来,中国国内绿氢市场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而埃及制氢装备的本土工业能力相对较弱,装备进口需求旺盛,这给中国电解槽企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中企参与埃及绿氢市场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并通过在当地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多年深耕而培育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较高的美誉度。然而,中企和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绿氢市场开发和融资方面的竞争力仍有待提升。例如,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与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相比仍相对较高;中国投资者在确保长期承购协议方面也面临挑战。

提升中企参与埃及绿氢市场的建议:一是在提供技术和EPC服务之外,提高项目开发和股权投资能力。二是深化与埃及本土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关系。三是通过与多边银行合作进行银团融资。四是积极投资埃及本土制造业,提升埃及制造业现代化水平。


《债务置换自然(DNS)安排中债务国的识别和筛选:从主观判断到评分系统》

(一)项目背景

债务置换自然(DNS)可帮助发展中国家同时应对外债偿付压力和生态环境挑战,在过去⼏年中越来越多地成为关注焦点。一方面,2022年全球利率经历了四十年来最大幅度飙升,发展中国家用于偿还政府和政府担保债务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4435亿美元(世界银行,2023),沉重的外债负担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国家在应对环境和发展危机方面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尽管DNS或相关工具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和环境危机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目前在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新兴双边债权国主导的DNS交易仍然有限。新兴债权国面临较大的制度创新和能力方面的挑战,且缺乏用来识别适合DNS试点的债务国的有效评估方法。

(二)项目内容

DNS是一种创新型债务重组安排,目标是在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达成债务置换协议,债权国通过部分免除债务、降低利率、延长偿债期限等途径减轻债务国的债务负担,债务国则承诺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保护生态环境。

本研究的一期报告梳理了DNS机制涉及的主要机构、对债权国和债务国的潜在效益以及不同模式,以埃及作为案例研究探讨将债务置换机制纳入中埃债务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DNS机制涉及的中国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即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同时,DNS的决策可能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包括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对于债务国来说,首先,债务置换机制可以避免债务国主权信用评级受损。其次,债务负担沉重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债务置换机制腾挪和筹措出资金用于应对国内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债权国来说,首先,与直接的债务免除(例如通过重债穷国倡议)相比,DNS允许债权国在债务国可能违约的情况下收回部分贷款。其次,债权国可以通过DNS机制积极参与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愿景,提高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第三,债权国可以通过DNS机制与债务国建立更牢固、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本研究的二期报告探讨了在中国实施债务互换的债务国选择问题,列出了影响DNS债务国选择的四个关键因素——债务国的债务脆弱性、环境保护价值、政治可行性、以及双边关系。每个因素均包含二级衡量指标(见下图)。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综合评分系统用于对不同债务国实施DNS的可行性进行排名,以期为中国试点DNS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DNS合作伙伴评分系统


根据2022年12月世界银行国际债务统计数据,中国的债务国共96个,笔者将这96个债务国作为潜在DNS的合作伙伴,并根据评分系统算出每个国家的DNS评分,得分越高的国家则越适合与中国实施DNS。

鉴于债务脆弱性和环境价值在DNS机制中的重要性较高,这两个变量各占30%的权重,而政治可行性和双边关系变量则各占20%的权重。因此,综合评分DNS-PSI即为这4个一级变量百分数排名的加权平均值。在每个一级变量中,每个国家的评分由算术平均数决定。以“债务脆弱性”类别为例,某个债务国的债务脆弱性评分由7个二级指标的百分位数排名的算数平均值得出。

作为《巴黎协定》、《蒙特利尔协定》等一系列国际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必将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环境治理和促进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探索实施DNS机制符合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立全球气候与环境伙伴关系、深化南南发展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等多重政策目标,可成为传统债务减免工具的补充。我们的研究旨在提供创新型的债务解决方案,推动政策变革,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Solar+对全球实现SDG目标以及三倍RE的潜力》

(一)项目背景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对全球环境、经济和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发达国家参与气候减缓进程,对于全球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同时有助于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不发达国家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参与进程不但需要国际合作,也需要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相结合。但实现SDG仅靠不发达国家自身努力难以实现,这些国家通常面临巨大的资金和技术缺口。

可再生能源在不发达国家参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以及结合SDG的过程中具有巨大潜力。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不发达国家实现气候减缓目标。

Solar+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太阳能项目,通常结合多种技术和解决方案,将光伏电站与农业、渔业等其他生产形式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太阳能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三倍RE”通常指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或容量提高到当前水平的三倍的全球性目标。这一目标常用于政策讨论和战略规划中,旨在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以满足气候变化减缓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需求。Solar+项目因其多种优点,可以以多种方式帮助各国,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实现“三倍RE”目标。


(二)主要内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Solar+项目建设如何帮助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三倍RE目标。通过项目实地考察以及与投资者和技术专家的深入访谈,从“自下而上”的角度识别影响Solar+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与经济与生态绩效相关的各种因素。并根据SDGs中的具体目标,确定与Solar+项目相关的关键变量,重点分析Solar+项目带来的抵消权衡以及协同效益。

本研究选取与SDG2(零饥饿)、SDG7(清洁能源)、SDG8(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等SDG目标相关的数个变量,以中国现有的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项目数据为基础,参考熵权法构建评估体系,以此评估未来Solar+项目的适用性以及对当地SDGs的影响。


研究团队成员

王雅琦,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学博士,2015年入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中国经济。曾主持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担任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要参与人。曾荣获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骋望一流学术成果奖,2021年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优秀奖。其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金融学十佳论文”。


沈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发展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对全球低碳发展和南南合作的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具体负责审查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气候政策和机构(第三工作组,第 13 章)。 研究成果发表在《Energy Policy》、《Climate Policy》、《Third World Quarterly》、《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s》、《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等顶级期刊上。


石琳,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副主任、高级研究员。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金融与管理学硕士。曾在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部工作多年,现负责并参与联合国妇女署、儿童投资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组织与金融机构关于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创新、债务换自然、大宗商品绿色供应链金融、性别金融、蓝色金融等项目执行与课题研究。


陈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构建和金砖国家绿色金融、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转型、债务置换等课题的相关研究,并为国家部委提供“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建议。


刘炳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农业、环境与发展经济学博士。过往研究方向为林业政策与林业资源管理。目前参与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光伏+”项目评估、发展中国家债务置换等课题的相关研究。


周正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一带一路”政策、能源转型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和金融产品层面的性别主流化等。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建设、矿产-能源行业联动发展,以及性别金融主流化等课题研究。


Daria Gerasimenko,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政治学硕士,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MEPhI)国际关系学士,专攻高科技发展和核能领域。研究领域包括核能与氢能的发展、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对国际关系演变的影响,以及这些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阿依达,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巴黎政治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冲突治理。目前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性别金融项目的研究与执行及国际项目管理。


刘思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及金融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可持续金融。目前参与的工作主要包括全球绿色金融指数数据库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撰写,气候风险课题研究及国际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