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首席观点 | 刘锋:双碳目标是全体公民的责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教育需从娃娃抓起

发布时间:2023-10-23作者:刘锋 邹昌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三年来,中国政府积极稳妥开展“双碳”工作,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目前,中国已经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逐渐融入居民生活。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提出“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底教育部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绿色低碳教育目标,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在大中小学普及传播,2030年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绿色低碳理念育人体系并贯通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强调了教育体系中绿色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2年)》,公众的环境友好行为近年来有所提升,但人群结构仍需优化。《报告》根据个体在私人、公共领域的环保意愿和行为表现,识别出五类特点鲜明的典型人群,分别是环保爱好者、独善其身者、公共参与者、行动不足者和消极旁观者,占比如下图所示:

undefined

图1环保意愿人群分类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IIGF

环保爱好者占比21.9%,他们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均表现出“高意愿、高行为”特征;独善其身者占比35.0%,他们在私人领域环境行为表现较好,但在公共领域行动力较弱,呈现“高意愿,高私人领域行为”特点;公共参与者占比16.3%,他们在公共领域环境行为表现较好,但在私人领域表现一般,呈现“高意愿,高公共领域行为”特点;行动不足者占比8.1%,他们表现出“高意愿、低行为”特点,即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行为表现均较差,尤其是在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表现更差;消极旁观者占比18.7%,他们呈现“低意愿、低行为”特点,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均表现较差,既缺乏采取环境行为的意愿,也缺乏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从调查结果看,环保爱好者集中于高学历、31-45岁的中青年人群;行动不足者与消极旁观者则集中于中低学历、年龄18-30岁青年人与60岁以上老年人。在绿色低碳发展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针对青少年人与老年人的普及教育尤其重要,绿色低碳认知理念、生活方式与规范准则等不仅需要在大中小学普及传播,而且对于老年人的绿色低碳知识普及仍需加强。

今年上半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开展了相关主题的访谈和调研。结果显示,86.28%的学生认为“双碳”知识来源于学校教学,71.96%的学生认为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大量“双碳”知识储备。学校是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培养青少年“双碳”意识的主渠道。但是,目前学生的“双碳”知识体系存在认知率高、行动不足的现象,绿色低碳行为知易行难,表明绿色低碳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可以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如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全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90万吨。践行光盘行动,每人减少粮食浪费1斤,全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生活用水循环利用,使用节能电器,空调调高一度,全国每年节约33亿度电。选择购买小排量或新能源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距离骑自行车代步,每月少开一天私家车,全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需要全体公民共同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来助力达成。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场景设立相关课程、制定相关行为规范和准则、明晰奖惩机制等方式实施。绿色低碳化是全国各行各业乃至每个公民都要努力践行的社会责任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只有形成了全民共识,双碳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呼吁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形成需从娃娃抓起。


作者:

刘 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邹昌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室研究助理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