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年会 | 成果预告:《中医药行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课题研究》及《互联网保险行业ESG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3-09-15作者:

9月24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3年会期间,将联合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以下简称“江中药业”)《中医药行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课题研究》成果,为中医药行业企业编制ESG报告提供有效指导,提高其ESG信息质量,增强企业ESG发展水平;联合北京水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滴公司”)发布《互联网保险行业ESG白皮书》,助力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好地满足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并对所有互联网保险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点击阅读原文可报名参会。

一、《中医药行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课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作为价值理念被全球广泛热议及应用,基于ESG理论框架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已成为全球应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主流趋势。ESG强调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效益,以及治理体系的完善,是人类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进一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此,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和医疗实践而形成的中医药事业而言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ESG作为医药制造行业防范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践行社会责任理念的重要工具可为企业推动低碳转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框架和路径参照。

(二)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中医药行业尚未出台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给行业企业的ESG实践造成一定困难,开展“中医药行业ESG信息披露标准”编制工作将为中医药行业企业编制ESG报告提供有效指导,提高其ESG信息质量,增强企业ESG发展水平。一方面,中医药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与ESG理念相契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善企业与社会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的过程,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福利机制的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良好践行ESG理念可以促进中医药行业企业提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为企业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中医药企业践行ESG不仅与当前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还有助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更多市场主体采取节能降碳等环境友好措施,关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从而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由《中医药行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和《中医药行业ESG信息披露标准编制说明》两份成果组成。本课题立足中医药行业发展特性,通过分析主流机构已搭建针对医药行业的ESG指标体系,以及中医药企业开展ESG评价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炼构建符合中医药企业发展特色的ESG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中医药行业ESG标准。

在ESG标准适配度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遵循实用性、可行性、持续性、可比性的原则进行指标编制。对于实用性,研究筛选确保指标符合实用性,以提高指标信任度;对于可行性,研究指标是否在技术、时间上可行以及能否准确测量;对于持续性,研究中医药ESG指标能切实反映行业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履责情况是否可持续;对于可比性,研究确保披露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要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中医药行业拥有五种资源——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潜藏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与ESG理念有极大程度的重合。因此,按照实用性、可行性、持续性、可比性原则,从中医药行业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维度选取关键要素,纳入环境(E)、社会(S)、治理(G)的披露指标,进而形成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同时,本课题立足中医药行业发展特性,通过分析主流机构已搭建针对医药行业的ESG指标体系,以及中医药企业开展ESG评价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炼构建符合中医药企业发展特色的ESG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中医药行业ESG标准。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国际层面尚无专项针对中医药行业的ESG标准,但对医疗保健行业ESG发展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产品安全与质量、人力资本、碳排放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课题组通过分析国内中医药企业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结合国际相关实质性议题,可进一步识别形成中国中医药企业发展的关键ESG议题。注重中医药的绿色低碳发展本身就是从环境(E)角度出发,实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保;此外,注重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则从社会(S)层面和治理(G)层面出发,规划中医药行业发展方向,实现中医药行业创收能力、人才建设和文化实力的提升。

二、《互联网保险行业ESG白皮书》

(一)报告背景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是三个基于价值的评估因素,即业务和投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是否完善等。随着ESG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主流化发展,资本市场中逐步形成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整合信息披露的趋势,各国家或地区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出台或完善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指引,客观上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险行业作为风险管理者、风险承受者与主要投资者的统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其能够通过与其投资及承保业务相关的庞大资金、社会资源与长期发展前景,帮助社会将关注重点从狭隘的短期利益转移到建立绿色、公平和普惠经济上来。2022年6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中多次提及ESG概念,对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在绿色可持续领域的自律自评举措进一步调控与引导。由此可见,ESG作为防范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践行社会责任理念的重要工具,可为保险公司在推动国家产业低碳转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框架和路径参照。随着ESG方法论和框架的不断发展并被纳入风险评估流程中,保险行业也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和风险。

(二)报告意义

加强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互联网保险企业价值成长、获得社会认同、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发展逻辑及有效路径。近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金融科技的深入创新,伴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整体市场趋势的发展使得保险科技的创新成为近几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研究主要针对传统保险行业的ESG发展与机遇,中财大绿金院联合水滴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行业ESG研究,聚焦互联网保险行业特性,以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为切入点,同时在研究中会参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保险科技与ESG的联结进行重点研究,旨在助力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好地满足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并对所有互联网保险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报告主要内容

我国保险行业ESG实践尚处在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化、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ESG理念将继续在保险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其重要价值。以上市保险公司为例,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处于不同ESG发展阶段,中概股互联网保险公司ESG实践表现已取得一定成绩,传统保险公司的ESG实践水平尚有较大的参差,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海外市场ESG概念较早发力以及监管对ESG信披的要求较为清晰和严格,在中概股互联网保险公司成立之初,大多数公司就将ESG融入企业文化及组织架构中,为企业ESG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中概股互联网保险公司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虽然业务发展起步较慢,但目前ESG概念领先于部分传统保险公司。

1.传统保险与互联网保险ESG实践现状

一方面,头部的传统保险公司较早开展可持续保险战略规划并持续深化产品服务创新,在产品端、投资端以及运营端都进行了绿色创新。互联网保险公司则由于缺乏完善的商业模式及产品体系,暂未能深度开展绿色理念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更多地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传统保险公司通常有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架构,而这种复杂的组织结构会导致ESG实践和ESG制度履行过程中出现权责分配不清晰等问题。同时,由于互联网保险公司更注重自身声誉的提升,因此会积极开展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活动,如慈善捐赠、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等,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传统保险公司相较于互联网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曝光和活跃度较低。

2.互联网保险行业ESG信息披露发展态势

当前全球对通用性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的指引逐年增加,且各国内部ESG标准正趋向融合及统一。同时,为了改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靠性,行业特定标准已成为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发展的又一趋势。为应对互联网保险行业开放性和创新性带来的监管挑战,我国也积极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责任和ESG信息披露指引。由于不同行业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核心主题不同,即使相同的主题但具体期待和诉求也有明显差异。因此,互联网保险行业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标准既要有效借鉴国际及国内其他行业最佳实践,充分吸收市场有益经验,还需立足行业自身特色以及当前发展阶段进行双向考量。同时,通过行业ESG论坛达成共识,以标准为引促进行业整体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

3.互联网保险行业ESG核心议题关键信息披露点

从环境维度而言,主要围绕绿色运营、绿色产品以及绿色理念传播三个核心主题展开。社会维度而言,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技术伦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内容真实健康、用户权益保障与体验提升、客户/用户沟通/交流/申投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伙伴/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员工权益与关爱以及公益慈善共十二个核心主题展开。从公司治理维度而言,主要围绕治理策略与组织架构、投资者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合规及内控体系以及商业道德共五个核心主题展开。

4.影响我国互联网保险ESG实践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对互联网保险公司的ESG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些要求促使公司在指定的方向进行ESG披露和实践。二是利益相关方和投资者期望。投资者、股东和证券交易所等利益相关方对互联网保险公司的ESG实践提出期望,可能要求披露更详细的实施过程和结果。三是企业内部文化。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内部文化对ESG实践的推动起到关键作用,公司内部是否重视和积极推动ESG会影响其在ESG领域的发展。四是企业发展方向互联网保险企业通常会优先考虑那些对其业务模型和利润具有重大影响并易于量化和体现成果的ESG主题。

5.互联网保险机构强化ESG能力的重点工作

当前,互联网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六项重点工作提升自身ESG能力:一是强化保险科技价值赋能,增强技术风险防范能力。利用先进的科技工具和数据分析识别和管理ESG实践,开发智能算法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可持续和ESG产品的需求。建立高效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以确保客户的数据得到充分保护;二是发挥绿色保险的关键角色,增强宏观适应与双碳目标契合度。发展绿色保险产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险解决方案。确保保险产品和投资组合与双碳目标相一致,以支持可持续的环境目标;三是尊重发展阶段,健全信息披露管理机制。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标准,建立跨部门的ESG管理体系,确保信息披露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坚持关键原则,关注合规/可及/实质/全面/可比。考虑多种形式的信息披露,让信息易于被不同背景的利益相关方获取和理解;提供实质性信息,准确反映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利益相关方的实际影响;完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面和负面表现,展示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确保信息统计方法和口径的一致性,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可比性;五是借鉴国际经验,突出中国特色及行业特色。借鉴国际社会责任和ESG信息披露的最佳实践,同时结合中国文化和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特点制定适用于国内的标准、反映本土文化和行业发展特点;六是着眼发展大局,着力推进社会多元共治。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参与行业内外的ESG交流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对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合理期待,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信息披露的发展和监督环节;建立透明、开放、真诚、负责任及可持续的互联网保险行业文化,培育社会责任和ESG的多元共治生态。

研究团队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团队成立于2018年8月,在两山理论的引领下,以推动研究成果落地为己任,以ESG和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致力于ESG和可持续发展体系标准化研究。

目前,ESG团队积极服务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多项标准、政策研究、建议和内参被采纳;服务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绿色金融、ESG产品开发、环境压力测试等工作。同时,与UNDP、UNEP、UNPRI等国际组织,世行、亚行、欧投行、GIZ等多边和双边机构,牛津、斯坦福等知名高校,能源基金会、彭博基金会、保尔森基金会等组织,以及WWF、NRDC、CPI、CBI等展开了广泛的国际合作。

团队荣誉(部分)

联合英国大使馆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第三方合作:ESG操作手册》荣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2022年度ESG研究”奖。

联合德交所下属指数公司STOXX发布全球首支应用中国本土ESG数据库ESG国际指数“STOXX-IIGF 中国A股ESG指数”。

“环境与社会治理(ESG)绿色投资指南服务工具”荣获国际金融论坛(IFF)“2020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当年度ESG相关主题唯一中国得奖单位。

《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深圳绿金协环境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指南》联合课题之二,荣获深圳绿金协颁发的“卓越贡献奖”。

“ESG行动派”产品包(与每日经济新闻合作)荣获上海英国商会首届ESG中国大奖中的:“年度ESG研究和评级提供商奖”。

团队主要成员

施懿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包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中财-天风绿色证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金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邓洁琳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李梦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程心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姜雨彤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欣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