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关于构建中国老年慈善基金的初步设想

发布时间:2023-03-30作者:黄顯傑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慈善具有社会、伦理、经济多层面的属性,是调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公正的一种方式,也是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养老保障的负担之重,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压力之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之大,养老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远,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在现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尽快构建中国老年慈善基金体系,就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顶层设计工作。

一、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现状迫切需要老年慈善介入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经济、医疗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机制,对于退出劳动领域或者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施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援助体系。其中,养老保险是老年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制度向年老退休的劳动者及居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当前,我国老年保障体系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政府机构为主导,辅以众多社会慈善公益组织为辅助,形成了较为全面、完整和高效的老年保障体系。但从整体上仍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对中国老龄化的问题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人口结构、经济生态的冲击所产生的需求,亟需老年慈善的及时介入。中国人口老龄化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完备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无法满足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的供需矛盾。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是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中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社会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载体之一,可以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益途径。

二、中国老年慈善基金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老龄化问题,“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基于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政府顶层设计层面已经构建了完备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政府机构为主导,辅以众多社会慈善公益组织为辅助的全面、完整和高效的老年保障体系。但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急剧恶化和上述特点,无法满足中国老龄化的巨大需求。因此,问题的焦点在于中国老年慈善基金必须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情况,完成积极因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加剧问题的任务。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4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二是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000美元左右,未富先老。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

三是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都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三、中国老年慈善基金的设计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为构建中国老年慈善基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依循。通过各种政策和制度,构建中国老年慈善基金,升级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社会保障体制,满足中国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阻断老龄化对经济体系的负面因素传递和对中国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为中华复兴的战略使命保驾护航。

中国老年慈善基金的运营模式。发起设立如体育彩票等类似模式的老年慈善捐赠体系,建立覆盖全国各个区域的慈善基金募集体系,建议可以考虑依托体育彩票销售机构进行直接拓展覆盖即可。同时,也建立国企、央企、民企和海内外的募资机制,比如抵税和制度红利等机制。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下辖,发起设立中国老年慈善基金。依托全国社保基金成熟稳健的投资体系进行资金管理和保值增值,并扩大社保基金的规模,互为补充和助益。在全国范围内,引领“无公益,不商业”的慈善经济生态和趋势。慈善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教等人类优秀文化的融合和核心。

构建老年慈善基金委托代理机制。除了老年慈善基金自身的直接公益模式,还应当比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委托投资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对各个慈善公益组织进行招标,每年从全国各个慈善公益组织筛选出慈善基金捐助对象,并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审计,确保慈善基金的使用能够惠及真正需要的人。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发挥老年慈善基金要服务银发产业功能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年慈善基金促进银发产业,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质量。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完善中国老年慈善体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8亿,占全国人口的19.8%,这其中包括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预计到2035年老龄化人口将增至4.2亿,占比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加重。与之相关,中国老年慈善体系需要从政策激励、社会环境营造、舆论生态建设、国民财富和社会责任观念教育等方面统筹推进。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对老年慈善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对慈善的综合性激励政策。我国税收制度中直接税占比不够高,整体税制设计对慈善激励机制不够明显,加大直接税比例的改革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对慈善的促进作用。在出台调节财产分配方面的政策同时,也要注意配套出台在大额捐赠、慈善信托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财税政策激励力度,疏导引流慈善资源。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建立非公募慈善基金或慈善信托,以慈善为载体传承财富,增强社会责任。

二是健全老年慈善的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建立有利于老年慈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导向,推动建立多层级、多领域的慈善褒扬措施,加强对慈善家、捐赠者的激励和褒扬力度。依托有影响力的大型社会组织或国内的大学科研机构培育国内慈善评价权威机构,增强慈善的国际话语权。鼓励慈善组织在扶贫济困、养老助残、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三是营造老年慈善文化氛围,建立老年慈善话语权。引导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老年慈善公益理念,鼓励发展移动互联网公益慈善载体,丰富慈善形式,提升老年慈善传播力,建立老年慈善话语权。始终坚持老年慈善的利他性和公益性,绝不允许打着老年慈善的名义欺诈行骗。通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引导监管提高老年慈善的贡献度和透明度,增强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老年慈善组织形象,增强老年慈善社会话语权。

(健康金融团队今年将发布《2023健康金融报告(中医中药专题)》和《2023养老金融报告(社会保障专题)》,相关研究成果将在每月第二个和最后一个的周四定期刊出,敬请支持和关注。)

作者:

黄顯傑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课题组专家,上海善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究指导:

任国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