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时评 | 我国健康消费体系的发展机遇和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08-21作者:

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发改高技【2020】1157号,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支持平台在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培养健康消费习惯。”由此,健康消费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普通民众在保健品、绿色食品、健身物品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本次疫情又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科普了公共卫生和健康生活的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客观上带动了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以此为契机,研究我国健康消费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机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推动健康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一、我国公众健康消费的新动向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民众的健康消费理念也趋向于积极“预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上强调,“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健康是全民的需要,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政府的神圣职责,关心和支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则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的稳步推进,公众对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健康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健康消费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腾讯发布的《大健康行业数据洞察报告2019》显示,仅在2019年上半年,腾讯新闻健康内容的点击/播放量就突破了41亿次。民众对健康,健康管理的关注正在逐步升高。无论是重大疾病的预防,还是慢性病的隐患与防护,都得到较大的关注度。在疫情影响下,我国健康消费呈现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新动向,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消费产品的健康化。公众对健康产品的青睐在网购兴起的时候就已初见端倪。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和淘宝网在2016年就联合发布《五大网购消费趋势报告——健康化》(数据来源于2011-2015年)指出:健康作为诉求体现在人们消费的方方面面。人们在线上购买食品、运动产品、用品,都展现了吃得更健康、运动更积极、对健康更关注的趋势,如购买保健品、选择更健康的食品;积极参与运动;挑选家用医疗器械和家用健康类电器等。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新型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市场和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可选择的健康产品也更加丰富多样。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吃(绿色食品、乳制品和保健品等)、穿(智能穿戴设备、各种防护服等)、用(洗手液、口罩、健身器材等)、住(空气净化器、消毒柜和感应式垃圾桶等智能家居)、行(电瓶车、新能源汽车等)也都在向健康环保产品转型。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大数据网络私人定制平台,定制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功能性的食品;二是美丽定制类化妆品;三是服装鞋帽;四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有的平台甚至已经上线了数百种产品。
 

二是生活方式的健康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在消费选择与生活方式上都做出积极的转变。一方面,健康大数据的兴起和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使人们从传统的疾病防治到寻求更多的健康服务,例如网络问诊、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筛查等。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微医、平安好医生和丁香医生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卫生健康咨询的人数急剧增长。这既有助于缓解线下医院的就诊看病压力,又有助于培养人们应用智慧医疗的好习惯,同时也推进了分级诊疗的加速落地。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领域也越来越倾向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大到近年来全国普遍开展的垃圾分类政策,小到家庭健康用品和个人健身的消费支出,无不显示出民众越来越多的践行着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并且,这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将伴随着普通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而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我国健康消费的发展机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强调,“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健康中国战略到健康中国行动,党和政府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健康消费的实际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此背景下,市场和企业也要把握政策机遇参与其中,积极探索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是从需求层面看,疫情催生新消费需求。如前所述,本次疫情中一大批专家学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公益讲座和互联网视频等为民众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科普,提高了大家的健康素养。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也大力开发防疫抗疫的产品,帮助人们共同应对疫情。从一定程度来看,这些举措都在客观上催生了人们的新的健康消费需求。譬如,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健康家电的需求集中爆发。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家电消费观察》报告认为,具有除菌灭菌、消毒、净化等功能的健康家电消费在增加,健康家电产品购买需求旺盛。当然,还有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智能家居受到追捧,从厨房健康、睡眠健康、门厅健康到居家健康,都表明疫情期间健康产品的场景应用日益拓展。可以说,健康消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本次疫情则加速了其进程。
 

二是从供给层面看,科技为健康产业赋能。科技的创新发展为推进健康服务精准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高科技产品在公共卫生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都不容忽视。第一,传感器作为各种数据采集的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在体温筛查中被广泛应用。第二,5G技术为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低时延、高速率的通信保障——本次疫情防控,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5G 成为三大运营商的重点部署工作。最后,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协助应对由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资源调配问题。进而言之,新型科技在健康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智能健康和养老。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突破健康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监测设备,推动健康管理实现从点状监测向连续监测、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变。此外,在5G和大数据的逐渐应用中,数据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提升效率以及优化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总而言之,大数据、人工智能、5G以及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显著增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推进我国健康消费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健康产业和健康消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行业的监管是促使其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前提。7月16日,2020年的“3∙15”晚会在央视正式播出,从海参加入敌敌畏、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鸡腿排保质期随意改再到美容院虚假推销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虚假宣传事件一再挑战公众的底线,使得监管部门再次加大力度对相关行业进行整治。与此同时,这些曝光的事件也揭示这样的道理,当前的消费者不仅关注消费产品的质量,还关注出现问题后企业对公众的回应质量;不仅重视经济市场的营商环境建设,同样重视良好的消费环境建设。健康消费行业目前还是一个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健康产品的质量和构建健康消费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离不开企业的自律、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也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对市场和企业的监督、评估和约束,进而为消费者真正带来健康产品和健康消费环境,进而推进我国健康消费体系的完善。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促进健康行业全面发展。健康消费依赖于健康行业的稳定繁荣,健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前,我国健康行业的持久稳定发展,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撑。首先是税收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税收、价格政策的作用。在营利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对医药企业依法依规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其次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逐步开放医疗卫生和健康养老行业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卫生健康产业。如浙江省部分城市就出台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落地政策,提升社会资本中高端医疗和特色专科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最后是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机构,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机构协同发展的局面。对于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民营机构,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和土地使用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等。
 

二是引导健康消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教育水平与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正相关,教育水平越高,对健康消费的支出越高。因而,我们要注重培育民众的健康理念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使健康中国行动真正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一方面是对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工作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合作的模式。健康知识的宣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这三大领域,不同领域的涉及的主体和客体各不相同,其发挥教育宣传作用的主体也随之不同。如涉及社会领域的教育宣传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和个体发挥其主导作用。譬如在社会领域的健康知识教育宣传,专业的社会组织可以走进基层社区,开展针对性的卫生健康服务和科普工作,特别重视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的健康宣传。另一方面是要进行跨领域合作,提升健康教育宣传的效能。如支持健康知识传播的文化企业发展,培育相关的健康文化产业。同时借助“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途径、手段来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及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中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在健康消费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不可或缺。因而,应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积极发展网络健康服务和远程医疗,探索发展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发展低成本数字化健康设备与信息系统,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等。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3]十三部委联合发文: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 https://www.sohu.com/a/407987312_100196185.

[4]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0/content_5212064.htm.

[5]又是一年315晚会,看得触目惊心!https://www.sohu.com/a/408240020_673573.

[6]2020年中国健康消费发展趋势:产品健康化+生活方式健康化, www.chyxx.com/industry/202003/839729.html.

[7]大健康行业如何融入当下消费市场?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713/content-1129625.html.

[8]个性化定制走向健康消费新时代,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7-07/20/c_1121354147.htm.

[9]CBNData发布《五大网购消费趋势报告——健康化》, https://www.sohu.com/a/63341229_334205.

疫情催生健康消费新需求,AI黑科技或成防疫新思路,https://mp.ofweek.com/ai/a345693920596.

[10]王珂.健康消费明显升温(消费万花筒).载《 人民日报 》(2020年06月24日 19 版。

[11]彭飞.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载《 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19日05 版。

[12]陈志兴. 推动健康消费 发展卫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 16(009):517-517.

[13]李慧.影响健康消费发展的个体与家庭因素研究——基于CFPS微观调查数据江苏样本的考察[J].经济问题,2020(5):47-54.

[14]任伟. 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J]. 宏观经济管理, 2013, 000(011):6-7.

作者:

方  彪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研究人员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