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状况,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为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27日召开《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专题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的《报告》具有专题报告性质,《报告》内容依循我国政策法规关于妇幼健康产业的规定部署,通过系统梳理妇幼健康发展领域长期、专业、多元化的数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研究妇幼健康产业以及金融扶持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思路。
一、我国妇幼健康的政策体系分析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将其作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
一是妇幼健康的法制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随后陆续颁布实施母婴保健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制定了实施办法等等落实措施。同时,将妇女和儿童健康纳入党和国家重要政策和规划,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中,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将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和重点政策措施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制定和完善妇幼健康相关规范和标准,加强全行业管理,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的妇幼健康政策体系。
二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规定。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我国近期发展包括妇幼健康在内的各类健康产业、事业的重要政策依据。在其第十章“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中专门部署提高妇幼健康水平问题,内容分类为: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
三是国家“三定”方案中政府职能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厅字【2018】141)明确规定设置妇幼健康司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内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拟订妇幼卫生健康政策、标准和规范,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妇幼卫生、出生缺陷防治、婴幼儿早期发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和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与之紧密对应,《报告》对于这四类妇幼健康领域均有数据统计,并特别针对这四类领域的出生缺陷、儿童重大疾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等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要精准施策,补齐短板,预防和减少妇女儿童疾病发生,增进健康福祉,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二、我国妇幼健康产业的数据分析
通过逐一对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报告》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国家统计局令27号令),发现《报告》遵照了国家统计局的关于妇幼健康产业的相关数据统计范围。27号令将“母婴健康照料服务”的小项列为“健康促进服务”的中项里,指主要面向孕产妇、新生儿等的相关健康照料服务,包括月子服务中心等。《报告》中的主要统计数据对于健康产业研究很有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此梳理如下:
一是全方位孕期保健服务大幅提升。我国已普及产前检查,开设孕前咨询门诊,提供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教育群众树立科学孕育观。鼓励助产机构开设孕妇学校,加强孕妇及家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孕妇健康素养和技能。以《母子健康手册》为载体,免费为孕妇进行5次产前检查,推广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全国产前检查率稳步提高,由1996年的83.7%上升到2018年的96.6%,农村从80.6%上升到95.8%(图1)。
图1 1996—2018年产前检查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二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15年,中国女性期望寿命为79.4岁,比1990年延长了8.9岁。值得一提的是,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减少。2000年全国产科出血死因别死亡率为20.8/10万,2017年下降至5.7/10万,下降幅度为72.6%,对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例达45.2%。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3/4,中国于2014年提前实现,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之一(图2)。
图2 1996—2018年全国城乡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三是妇女产后康复服务显著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开展产后乳腺保健、盆底功能康复等医疗保健服务。支持和鼓励社会办医,规范开展个性化产后康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逐步建立起了系统规范的孕产妇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有效保障了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持续提高,从1996年的65.5%上升到2018年的89.9%(图3)。
图3 1996—201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四是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991年的33.1‰、50.2‰和61.0‰,下降至2018年的3.9‰、6.1‰和8.4‰,分别下降了88.2%、87.8%和86.2%(图4)。而且地区差距持续缩小。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2‰、7.2‰和12.7‰,较1991年分别下降了87.5%、89.1%和87.3%。东、西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值由1991年的66.5‰缩小到2018年的8.5‰。
图4 1991—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五是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持续改善。结合不同发育阶段特点,为2岁和3岁儿童每年提供2次免费健康检查,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免费健康检查,重点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和心理发育评估、听力和视力筛查,为家长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心理行为发育、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稳步增高,分别由1996年的61.4%、62.7%增加至2018年的91.2%、92.7%,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图5、6)。
图5 1996—2018年城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图6 1996—2018年城乡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三、我国妇幼健康产业的金融支持分析
妇幼健康产业是我国健康产业体系的重要和特殊的一环,也是关系人民福祉,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提出,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要求妇幼健康产业的自身发展实现从覆盖普及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此为出发点,在考虑妇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坚持妇幼健康公益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逐步加大妇幼健康产业和事业的投入保障力度,进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和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探索发展妇幼健康商业保险。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居民看病就医保障的“安全网”。中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以此为基础,应当进一步研究妇幼健康服务商业综合保险方案。建议由商务部、银保监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探索若干妇幼健康服务的商业保险种类,鼓励妇幼健康涉及企业参保妇幼健康商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专门的妇幼健康服务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产品。
二是开展妇幼健康服务“信易贷”试点。2009年起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经费逐步提高,由最初人均15元提高到2018年的人均55元,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在内的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另外,建议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和商业自愿的前提下为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条件的公共卫生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三是建立妇幼健康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建议国务院建立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妇儿工委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参加成员单位为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团中央、银保监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各省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各地要把推动妇幼健康服务业提质扩容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构建全社会协同推进的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本文为参加2019年5月20日举行的中国标准化协会托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9夏季高峰论坛之后受启发所作。)
作者: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