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通向绿色发展之路:智能制造与企业绿色转型
原文作者:毛其淋 石步超
发表期刊:世界经济关键词: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绿色投资、环境关注
一、研究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十四五”规划提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绿色创新(Du et al.,2021)、绿色管理(Yang et al.,2015)、绿色并购(Hu et al.,2023)、绿色出口(Zhang et al.,2024)等。其中,绿色创新作为绿色转型的关键着力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创新指旨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减轻企业对环境负面影响的产品和工艺创新(Woo et al.,2014)。Amoreand Bennedsen(2016)指出,绿色创新不仅助力企业减少污染,还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路径。绿色创新通过知识外溢产生正向外部效应,进而推动环境技术在行业乃至国家层面的采纳和传播;相较于非绿色专利,绿色专利的被引用频次更高、被引用领域更广泛。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绿色创新成了一个引人入胜且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鉴于此,本文旨在从绿色创新的角度剖析绿色转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在数字经济时代,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发展,并加速融合到各个产业和领域中,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在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融合发展,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了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能源、资源和环境管理水平,为绿色制造赋能。在此背景下,学者们纷纷从数字化(戴翔和杨双至,2022;李金昌等,2023)和自动化(Huang et al.,2022;林熙等2,023)方面展开了对企业绿色转型的研究。智能制造是对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融合和超越(李树文等,2022;胡海波等,2023):一方面,企业在利用数字技术实时采集、传输、存储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利用智能化系统和设备实现智能资源调度、智能计划优化和智能生产协同,从而实现全价值链的协同优化;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和算法实现质量优化、能耗优化、产能优化、组织优化。通过推行智能制造,企业不仅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为绿色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还可以更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披露环境信息,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形象。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智能化,系统深入地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智能制造的经济效应和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两支文献,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在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综上,本文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展开准自然实验,将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企业视为处理组,将始终未入选项目的企业视为控制组,并结合2012-2021年上市企业的绿色专利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系统深入地探究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相比于未入选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的绿色转型程度提高了0.0245,相当于均值的39.14%。此外,智能制造主要推动企业向实质性、突破式和清洁生产式方向转型。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一方面通过促进企业增加绿色投资,特别是预防型绿色投资来推动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智能制造还可以通过吸引媒体和企业对环境的注意,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方面,本文拓展了智能制造影响的相关文献。既有研究主要关注智能制造的经济影响,如成本黏性(权小锋和李闯,2022)、财务绩效Y(uY et al.,2021)、创新(尹洪英和李闯,2022)、全要素产率(沈坤荣等,2024),但鲜有研究关注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与经验层面探究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为智能制造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第二,理论机制方面,本文从绿色投资和环境关注度两个角度揭示了智能制造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除了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这类直接的污染解构性机制(Rodrigue et al.,2024)之外,既有文献在解释企业绿色转型的机制时多聚焦于投资效率(Chi et al.,2023)、融资约束Y(uC.H. et al.,2021)、但这些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绿色转型背后真正的动因,特别是在环境成本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的情况下,企业将有限的资源转移至绿色方向必然存在更强的动机。本文从智能制造技术的清洁特性和试点示范项目对于减排增效的硬性要求出发,深入剖析了智能制造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微观机制。第三,研究维度方面,本文从质量、形式和方向多重角度全面探讨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中国的绿色转型普遍存在创新质量不高、对现有技术依赖性大、具有短期行为倾向等问题(Wang et al.,2022)。本文从质量、形式和方向三个角度全面探究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质量、绿色转型形式和绿色转型方向的影响。这对于“十四五”时期推行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战略,实现长远的、根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文以2012-2021年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使用了两类数据:一是企业的绿色专利和所有专利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的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和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库;二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本文首先根据股票代码将CSMAR数据库和CNRDS数据库合并,然后将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企业名单》中的企业名称与CSMAR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名称进行匹配。
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初步估计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因果效应。

其中,下标i、t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grertit为企业绿色转型程度,用绿色专利申请量(包括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占所有专利申请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比重来衡量(Yu C.H.et al.,2021)。intellit为企业是否实施智能制造虚拟变量,若企业已入选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企业名单》,则intellit赋值为1,反之赋0。由于试点企业名单发布时间均集中于当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而企业在获知进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名单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安装智能制造设备、学习智能制造技术,所以本文将试点时间向后推延一年,即以2016-2019年作为试点年份。
三、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
表3汇报了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对企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回归结果。第(1)列汇报了使用行业-年份PSM(1:3最邻近匹配)匹配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intell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2)列在第(1)列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结果显示intell的估计系数为0.0245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相比于未入选企业,入选企业的绿色技术比例提高了0.0245,相比其均值,提高幅度约为39.14%。该结果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说1,即实施智能制造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向绿色方向转型。

2.安慰剂检验
为进一步保证本文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随机分配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企业和入选年份。图4绘制了1000次重复随机抽样的估计系数和p值分布,其中估计系数的均值为-0.0002,中位数为0.0001,均接近于0,且估计系数的真实值(0.0245)大于1000次随机抽样估计值的95%分位数(0.0219),说明入选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是由随机因素造成的,基准回归的估计结果不因潜在遗漏变量而产生偏差。

3.稳健性检验
(1)遗漏变量检验
为进一步排除潜在遗漏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Oster(2019)的方法进行遗漏变量影响程度检验。δ衡量可观测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相较于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的强弱,Rmax衡量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能够被观测时,回归方程的最大拟合优度。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检验:(1)令δ=-1,Rmax=1.3R2,得到的最优系数β*=0.0319落于置信区间(0.0097,0.0412)之间,说明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令β=0,得到参数δ=-5.9303,说明不可观测变量产生的影响至少是可观测变量的5.93倍时才能够使得智能制造的系数为0,此时不可观测变量对基准回归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是不太可能存在的①。
(2)更多的固定效应
近年来,中国围绕绿色发展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多项环境政策,既包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等地区试点政策,又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行业防治法》及环保税等行业重点政策。本文通过增加行业-年份固定效应和省份年份固定效应来控制上述政策的潜在影响,表4第(1)列显示,智能制造依然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
(3)替换匹配维度
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后通常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多样性,因此他们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控制组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加、资源约束程度增加,从而可能推缓绿色转型的过程。该情况将高估智能制造的绿色转型效应,对此,本文借鉴Brucal et al.(2019)的研究方法,将控制组设定为与处理组处于同行业同年份但处于不同省份的企业,重新匹配和回归。表4第(2)列显示,在排除地区竞争的情况下,智能制造依然显著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4)替换因变量
近年来,企业在环境责任上的表现(ESG评分)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该评分代表了外部评级机构对被评企业环境管理或绩效水平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比较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彭博(Bloomberg Finance Limited Partner)作为全球知名的商业信息和财经资讯的提供商,其提供的E评分在学术研究中得到深度信赖和广泛应用(Zhang and Shan,2022;李甜甜和李金甜,2023)。表4第(3)列结果显示,智能制造对企业环境评分发挥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

四、机制分析
1.绿色投资渠道
表6第(1)列结果显示,智能制造对企业增加绿色投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表6第(2)列可以看到,intell×highcash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对于初始现金持有不足的企业,智能制造对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更大。智能制造既有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内源资金利得,又有助于企业获得专项基金的补贴、优化银企关系、提高商业信用,进而缓解外源资金约束,为企业(尤其是现金流薄弱的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奠定充足的资金基础(权小锋和李闯,2022;尹洪英和李闯,2022;沈坤荣等,2023)。
表6第(3)(4)列结果显示,智能制造显著增加了企业预防型绿色投资,而对企业治理型绿色投资没有显著影响。这印证了本文的假说2,说明智能制造不仅促进了绿色投资规模的扩大,还推动了绿色投资结构由“低成本的、快速的、表面的”治理型投资向“长期的、本质的、可持续的”预防型投资的转变。这是因为智能制造的清洁性技术特征和利润创造效应为企业进行预防型绿色转型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资金基础,进而推动企业逐渐摒弃短视视角,向治本型绿色发展模式转型。
2.环境关注渠道
首先,本文通过统计上市公司年报的管理者分析与讨论部分(MD&A)中环保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来衡量企业环境注意力(greatt)。表6第(5)列结果显示,智能制造会通过利益相关者效应和技术优势推动企业自发性地提升环境注意力。考虑到从事环境治理、新材料和新能源应用的企业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业务变动而非入选智能制造项目进而增加环境关注,为稳健起见,本文删除上述样本重新回归。第(6)列结果显示,在排除特殊行业的潜在干扰后,智能制造的企业环境关注效应依然存在。其次,本文进一步检验媒体关注渠道。考虑到媒体报道兼具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而前文的环境保护关键词主要是正面性词汇,本文加入Wang et al.(2022)提供的环境负面词汇,依此从新闻证券关联表中筛选得到企业受到的媒体环境报道数量(gremed)①。表6第(7)(8)列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剔除环境企业,智能制造均促使媒体增加了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关注。总体上,以上检验较好地验证了假说3,即智能制造通过促进吸引媒体环境关注和增强企业自身环境关注,进而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

3.异质性检验
(1)行业竞争程度
垄断行业内企业往往受官僚主义、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缓慢以及缺乏灵活性问题的困扰,在研发上受到较多阻碍(Song and Wang,2018)。与此相反,竞争行业内企业出于应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需要,会不断增进绿色创新,培育绿色优势。本文根据2012年行业赫芬达尔指数(HHI)的中位数构造高竞争行业虚拟变量(highcom)①,并将highcom与intell的交互项加入基准回归。表7第(1)列结果显示,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发生在市场竞争度高的行业中,印证了本文的预期。
(2)政府环境关注度
政府注意力是政策制定的重要驱动因素(Jones,1994)。由于政府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当政府集中关注环境保护时,才更有可能围绕环境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而政策的变化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企业必须对政策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以抓住商机(Porta et al.,1998)。据此本文推测,当企业所在地级市的政府高度关注环境问题时,智能制造对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借鉴陈诗一和陈登科(2018)的做法,根据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关键词词频的中位数构造高环境关注度虚拟变量(highatt),并将highatt与intell的交互项加入基准回归。表7第(2)列结果显示,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发生在政府环境关注度高的城市。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次深入考察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显著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特别是推动企业向实质性、突破性和清洁生产性方向转型,这对于破解当前中国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性差、主动性弱以及突破性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会增加绿色投资规模,并促进绿色投资结构向预防型绿色投资调整,进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此外,智能制造通过吸引媒体环境关注和增强企业自身环境关注,从外部监督和内部驱动两个方向有效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绿色转型效应在行业竞争激烈、政府环保关注度更高的企业更为显著。本文的政策启示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准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智能制造在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内驱力。不同于环境规制、政府补贴等外部动因,智能制造真正赋予企业改善生产绩效、增加环境投入的能力,并依靠其清洁生产特性,吸引企业主动将增加的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这对于解决中国绿色转型存在的持续性差、主动性不足、突破性匮乏的问题,推动绿色转型向实质性的、突破性的、清洁生产式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二,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形成对环境关注渠道的有力补充。本文发现,智能制造通过吸引媒体关注,并凭借绿色智能战略的提出和投资者对环境风险的关注,将增加的媒体关注效应转移至环境方面,进而增加媒体环境注意力,激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利益相关者对环境的关注度上升又促使企业增加环境关注度,进而实现绿色转型。上述两条环境关注渠道均与非正式监督机制较为相似,具有监督与倒逼企业转型的作用,但也面临效用有限的问题。对此,政府和企业应合力推动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形成正式监督机制,以弥补现有环境关注机制的不足。第三,加快绿色治理转型,提高企业环境关注。推动企业加快树立绿色治理意识,从绿色战略、绿色营销、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绿色消费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绿色治理机制,完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业绿色治理成本的社会分担机制,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六、原文摘要
实现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十四五”阶段的核心目标。本文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多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推动了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促使企业摆脱“表面的、保守的、短视的”转型困境,实现“实质的、突破的、清洁生产的”绿色转型。智能制造通过促进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规模,调整预防型绿色投资比例,增强媒体环境关注和自身环境关注,进而推动绿色转型。智能制造的绿色转型效应在行业竞争激烈、政府环境关注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智能制造视角提出了企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内驱力,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冯钰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博连读生
指导老师:
王 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