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 | 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出席第三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新机遇、绿色投资多元化”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1-05-19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2021年5月15-16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绿色责任 零碳未来”为主题,围绕碳中和战略规划、碳市场建设、绿色金融发展新形势等热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徐洪峰受邀参与“‘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新机遇、绿色投资多元化”主题分论坛,并作《碳中和目标下的碳金融发展与创新》主题演讲。

徐洪峰在演讲中介绍了碳金融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她表示,碳金融是指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交易和金融制度安排,而碳市场以碳排放权作为交易标的,使碳交易成为减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具可操作性的减排工具,在治理环境污染与实现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扩大,其它各类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碳金融衍生工具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碳排放权互换等也逐渐被开发出来,吸引大量投资资金流入绿色投资。值得注意的是,碳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配额供给不合理、碳价波动、市场流动不活跃、以及市场初级阶段风险,而充分运用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则可有效规避和转移价格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助增碳市场的流动性。从碳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上看,欧盟和美国的碳市场在建立初期就引入了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通过市场稳定储备机制对碳价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于目前中国在发展碳金融道路上所做的实践,徐洪峰指出,目前国内试点碳市场成交额有限,碳价远低于海外碳市场,试点碳市场的减排效果尚需提升,国内碳金融产品的发展也尚处探索阶段。日后推出碳期货市场所必需的基础建设除了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碳市场之外,还需要保障一级市场的总量限制和地区间的分配、制定健全的MRV制度、构建二级市场的流通交易机制以及建设交易场所

展望中国碳金融未来发展,徐洪峰在演讲指出,政府可从专业角度将发展与监管进行职能分离,将配额的跨期动态分配从减碳向零碳乃至负碳逐渐过渡;继续完善统一市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与市场制度的建立以发挥金融市场功能提高碳价机制的合理与稳定;丰富碳金融产品以及增加碳金融衍生品规模,在碳风险管理方法学和工具上不断创新;将交易主体由电力扩展至其它高排放行业,在交易市场采取制定激励措施以吸引小规模企业及更多CCER项目投资者参与其中。

第三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通过政策解读、专题演讲、主题对话、项目路演等形式,介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讨我国碳达峰技术路径、碳中和规划以及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热点问题,分享节能减碳技术案例。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协会的嘉宾、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共计约480 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