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出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专题发布暨研究院启动活动 代表发布绿色发展指南基线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0-12-03作者:

12月1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政策研究专题发布暨研究院启动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在北京举行,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活动并致辞。会议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发布了联盟《“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报告(2020)》《“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基线研究报告以及“一带一路”与生物多样性、绿色能源、碳市场、绿色供应链等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主任Christoph Nedopil Wang出席活动,并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执行副主席兼常务董事Manish Bapna一道代表发布《“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基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抓住“一带一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后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投资与合作机会,需要为“一带一路”项目制定一套清晰明确、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指南,引导投资者和项目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践。

《报告》提出基于对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的积极贡献和负面影响对“一带一路”投资项目进行“红、黄、绿”三类分类。在分级分类基础上,建议参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基于环境效益分类评估结果,通过决策流程差异化、风险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差异化、融资条件差异化和绩效评价和信息披露差异化等形式,在全项目周期对三类项目进行差异化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主任Christoph Nedopil Wang就如何评估项目类别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依据项目特征和管理保障顺序进行两级分类法可以对项目进行分级。此外,项目的类别可随项目周期中环境影响的变化而发生调整(升级或降级)。如项目采取足够的环境管理措施,抵消环境负面影响,甚至为环境目标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则在动态评估后可进行升级转换,相应调整为“红转黄”或“红转绿”等分类。

Christoph Nedopil Wang表示,《报告》提出了五个目标:一是明确评估和减少项目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巴黎协定》气候目标挂钩,为共建国家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借鉴;二是完善对外投资监管机制和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机制,制定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需求和实际情况的绿色发展指南;三是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减缓负面生态、环境、气候影响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绿色解决方案,提高污染防治及绿色发展水平;四是明确“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项目正面和负面清单,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依据和指引。五是探索开展《报告》的成果应用,形成绿色示范项目,以绿色发展带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绿色竞争力,以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项目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据悉,“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研究项目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等机构支持,从多角度构建“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指引,形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本报告是第一阶段基线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