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 | GIZ & IIGF可持续金融系列校园课程收官 2500余人次收看课程

发布时间:2020-11-26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11月24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新兴市场可持续对话倡议(EMSD)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合作举办可持续金融系列校园课程讲座正式收官。本次讲座内容主题为“气候投融资发展背景和国内最新进展”,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为参与本系列课程的学生主讲,详细介绍了为什么需要气候投融资、什么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金融发展情况、中国气候投融资最新进展。

在环境问题与包容性增长问题日益突出的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一项紧迫议题。金融市场已经开启了一系列的市场探索与实践,包括将环境、社会、治理(ESG)绩效纳入投资决策,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发行可持续金融债券,加入全球可持续投资倡议等。这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实现进度的滞后程度相比,决策者和金融从业者还必须继续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变革,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此外,与市场的积极实践相比,全球高校在可持续金融这一领域的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普遍的缺位,形成了专业课程设置及后续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于行业实践的现象。

为此,GIZ新兴市场可持续对话倡议(EMSD)与全球范围内大学合作推进在未来大学金融专业中设置可持续金融课程。在中国, GIZ与中财大绿金院合作,开展可持续金融校园课程。该课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及产教融合的授课形式,旨在弥补高校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课程设置与市场的积极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课程通过将可持续金融的概念、范畴、产品与创新介绍给学生及相关从业者,帮助这些经济与金融领域的未来专业人士及领导者能更加系统地将可持续金融理念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工作及投资决策中。

由于气温和碳排放均在增长,已经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不可逆转的后果,给经济和金融领域带来了相应风险与机遇。王遥教授在讲座中以搁浅资产为例,解释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会影响收入和成本,以及长期资产价值。她同时也表示,气候变化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比如,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过渡为能源、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低碳解决方案提供了投资机会;适应气候变化也向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大量投资,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本次讲座中,王遥教授介绍了国际气候金融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对气候投融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王遥教授指出,气候投融资是促进全球减排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气候资金流有所上升,但资金缺口仍然巨大,亟待公共与社会资金的支持。另外,王遥老师简要介绍了当前可再生能源气候融资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及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于气候融资领域。

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持续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更加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大国担当。10月,生环部、发改委、央行、银保监会与证监会五部委出台《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完善了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的顶层设计。

王遥教授在讲座中对《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的亮点进行了解读。她指出,《指导意见》中强调统筹推进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气候投融资活动的预期引导和倒逼作用;《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并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气候融资机制,发挥环境经济政策对气候变化的引导作用。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支持设立地方气候融资试点、建立国家级项目库,推进对外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气候投融资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本次讲座系该系列课程的最后一讲,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气候投融资学术沙龙专题讲座之一,1000余人在线上参与了本次课程学习。据统计,日前,可持续金融系列校园课程累积参与人次已逾2500余人次,向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多角度普及了可持续金融理论知识。


新媒体编辑: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