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黄顯傑、任国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以SH市基金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28作者:黄顯傑

生物医药是我国某大城市(以下简称“SH市”)“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积累,SH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人才优势与临床资源持续富集,产业基础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化程度国内首屈一指。截至2023年底,SH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4.9%。近五年全国交易金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新药海外授权项目,SH市占比超过1/3,目前全国唯二的两款外资企业优先于全球上市的药品都来自SH市。现在全国5款细胞治疗产品中,SH市占有3个;而在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批件中,SH市占全国的1/3,基因治疗临床批件占全国的1/4,干细胞治疗产品临床批件占全国的1/5。


一、SH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整体状况分析

SH市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政策,深入推进 “研发 + 临床 + 制造 + 应用” 体系化加速,打造更优产业生态,加强国际开放合作等。例如加快建设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孵化器等机构,强化投贷联动和投融资合作对接;聚焦新赛道如细胞与基因治疗、虚拟临床试验等。过去一年SH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3 年制造业产值可比增长5.7%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医学影像设备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 35%、59%、14%);创新药械数量攀高(新增获批 1 类新药4个居全国第一,新增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获批器械9项)。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物医药母基金的资本环境良好。从过往投资情况来看,2018 年底SH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撬动社会资本 540 亿元,通过参股基金投资创新型中小企业近 800 家。2024 年SH市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SH市国资委再次宣布设立总规模 1000 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挥 “投早投小”、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等功能。其中生物医药母基金规模为215亿元,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二是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持续增多。新增11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累计30多家上市,企业总数及募资总额全国第一。如艾力斯(688578)、科华生物(002022)、三生国健(688336)、新兴药业(832129)、复星医药(600196)等。2024年全球肿瘤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会议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落下帷幕。中国创新药表现突出,有 55 项研究报告来自中国(比 2023 年翻番),5个国产原创新药临床研究被纳入最新突破性研究,SH市生物医药企业在其中占半壁江山。

三是生物医药母基金的产业园区功能齐全。“1+5+X”重点产业园区聚集了本市80%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贡献了超过80%制造业产值。其中,“1”是指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5”包括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北SH市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X”包括徐汇枫林湾临床研究区、环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健康总部基地、嘉定医学影像与精准医疗集聚地、青浦生命科学园、G60 生物医药基地、化工区生物材料制造。


二、SH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对本市的积极贡献分析

SH市政府层面设立的产业引导基金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开展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等项目,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SH市,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的投入能够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沪发展。其贡献度主要表现在:

一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资金投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创新基地,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物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SH市拥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如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等,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入可以进一步提升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完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投资不同环节的企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支持研发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生物医药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二是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扩大规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设立SH市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除了直接的股权投资外,政府引导基金还可以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发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提高企业的担保额度上限,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是提升产业影响力。SH市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的投资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关注和投入生物医药产业,放大资金的杠杆效应。相关数据显示,政府引导母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放大效应可达到4.5倍,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入,未来SH市可能带动超 4000 亿的资金投入到生物医药产业。推动SH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项目落地SH市,促进产业的国际化发展。SH市生物医药产业在新药海外授权项目方面表现突出,近五年全国交易金额在 5 亿美元以上的新药海外授权项目,SH市占比超过 1/3。


三、SH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存在问题分析

“十三五” 期间至今,SH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不断加码,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初步形成相关上下游全产业链产业体系。目前累计出台 794 条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态势明显,特色园区实现了有机联动。但是从整体上和宏观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投资规模和结构方面。尽管SH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设立了规模可观的产业引导基金,但与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地区以及该产业的发展需求相比,投资规模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与美国的一些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相比,SH市的资金投入总量相对较少,在支持大型研发项目、吸引顶尖人才团队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投资结构不够均衡: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投资比例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例如,在创新药研发环节的投资力度相对较大,但在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中试放大等环节的投资相对不足,这可能导致一些创新成果难以顺利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经济效益。此外,对于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服务等细分领域的投资也有待加强,影响了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项目筛选和评估方面。一方面,评估标准不够完善:目前对于项目的筛选和评估主要侧重于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等方面,但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考虑相对较少。例如,一些项目可能在短期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或者在长期的发展中可能会面临伦理等方面的问题。缺乏全面的评估标准,可能会导致一些项目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投资的效果。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与项目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一些优质的项目无法得到及时的投资,而一些不太符合要求的项目却获得了资金支持。例如,一些初创期的生物医药企业由于缺乏知名度和资源,难以向基金管理机构充分展示自己的项目优势和潜力,从而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处于劣势。

三是管理体制和退出渠道方面。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僵化,决策流程较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可能导致在面对市场变化和项目的特殊需求时,无法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影响投资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一些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和论证,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错过最佳的投资时机。当前,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退出渠道不够畅通,这可能导致基金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影响基金的循环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一些项目的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渠道,基金管理机构只能长期持有项目的股权,无法及时将资金回收并投入到其他项目中,降低了基金的使用效率。


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的建议

从上述SH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案例分析和发展现状来看,SH市未来规划将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政策,深入推进 “研发 + 临床 + 制造 + 应用” 体系化加速,打造更优产业生态,加强国际开放合作等。例如加快建设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孵化器等机构,强化投贷联动和投融资合作对接等。但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SH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不仅需要源头技术创新,还需要政策支持服务,更需要资本支撑的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支持和从上到下的进行顶层设计。在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由国家金融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牵头制订金融证券&产业引导基金的生物医药产业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与金融市场建立紧密结合的管理关系,金融机构将生物医药产业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中,通过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来引导资金流向生物医药产业表现良好的企业。同时,各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建立对上市公司的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披露法规制度,要求企业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其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信息并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对虚假披露或误导性披露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二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制订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管理体系,必须有法可依方可上通下达。因此必须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披露。例如,法国法律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并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法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指标体系较为细化,针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都有具体的指标和标准。这些细化的指标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也便于投资者进行评估和比较。

三是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国际当前的主流趋势,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制定和讨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生物医药产业经验和做法。这有助于不断完善自己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管理指标体系,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知名的研究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做一些工作。



作者:

黄顯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校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课题组专家,上海善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