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两会观点|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绿色发展及绿色“一带一路”相关内容解读

发布时间:2021-03-07作者: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和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点上,本次全国两会将如何为我国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备受瞩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草案中高质量发展、碳中和、碳达峰、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结构转型等绿色金融相关议题屡被提及。这既为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将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系列IIGF两会观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内容,以及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期助力绿色金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我们未来发展建有益之言,献有用之策。

本篇观点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绿色发展及绿色“一带一路”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日前在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脱贫攻坚、对外开放和抗疫工作等诸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雄心壮志。

总体而言,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0年的整体工作、肯定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主要成就,并指明了“十四五”规划时期的主要工作目标。中国承诺继续目前的发展道路、继续努力达成先前宣布的如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等目标。报告指出,中国将持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着眼于总碳排放量,而是将其细化——设立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等目标。报告还提到,考虑到经济运行的恢复情况,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幅目标设定为6%以上。中国将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重点保护如长江流域等特定地区生物多样性,设定了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4.1%等相关目标。

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焦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一)关于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计划实施和成果监督

正如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提到的那样,为提高环境质量,中国在规范法律法规、促进计划实施和完善成果监督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持续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便有效管控环境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了2021年中国在水污染控制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主要工作目标,亮点包括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也将于2021年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办。

(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雄心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了中国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自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该承诺后,中国已将减少碳排放排列为今年及“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宣布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同时强调推动清洁煤炭高效利用。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加快建设计划于2021年开始运作的王国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为了减少排放,中国还承诺将努力优化产业结构。为资助绿色低碳发展项目,中国承诺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碳减排支持。

二、中国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和加强国际合作方面的目标

在以国内发展为重点的工作计划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简要介绍了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计划与成果。李克强总理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扎实成果,中国目前已与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多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恰好呼应了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中国将继续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实施以及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尽早签署。

在“十四五”期间期间,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战略,深化与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关系,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三、政策探讨及建议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了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诸多成就,但各部门详细规划仍有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之处,建议在以下方面细化相关政策:

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可以深化与制定绿色金融标准相关的国际合作。这将为急需投资的绿色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推动能源、科技等多个产业的低碳发展。

第二,在绿色金融方面,应继续支持国内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及应用,加快如零碳项目、无生物多样性损害项目等绿色项目的投资步伐,并逐步削减于环境有害项目的投资,例如减少涉煤项目投资。

第三,在解决气候问题方面,可以通过投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价格和碳排放成本等方式加快中国的去碳化进程。研究表明,假设未来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碳排放强度下降18%,则2025年的碳排放量将比2020年增长4%到5%。

第四,在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方面,中国将于2021年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因此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更强劲的带头作用。虽然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已是一个足够有力的目标,但中国仍需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资、保护现有生物多样性 (如避免在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开设基建项目)。

作者:

Christoph Nedopil Wang(王珂礼)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主任

翻译:

黄绘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