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我国艺术康养体系的构建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1-02-05作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艺术康养工作,2020年人社部发布73号文件,《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中规范和鼓励了相关的从业人员,艺术康养正在逐步走向中国的环境中,在构建模式中也应有所创新。2020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目为《“艺术康养”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打造文化养老新IP》文章,显示出我国对艺术康养在养老体系中的认同度和实施度上已经有一定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音乐、书画、艺术展览、文旅等艺术活动逐步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得当代的人们对文化自娱、文化互娱的需求越加明显,进一步促使艺术成为新型康养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艺术康养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亟需设定政策目标,增强融资扶持,使得我国艺术康养体系得以健康发展和完善。

一、我国艺术康养体系的主要成绩

在我国相关政策及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大目标方针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艺术与康养相结合的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艺术康养这一新型康养模式相较于传统康养的模式更受到广泛的追捧。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对艺术康养的认知不断拓宽,同时由于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多维度的艺术传播,使得艺术不再阳春白雪,遥不可及,艺术康养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品质,逐步映入眼帘,相关场所具有宜人的环境、丰富的娱乐设施、以及充沛的艺术交流平台。当前,我国的艺术康养体系的现状如下:

艺术康养新IP形成的基础环境和条件趋好。2020年人社部发布73号文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全国妇联《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将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员、保育员等作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纳入本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按规定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所需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我国的“康养计划”的出台,进一步对艺术康养新IP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基础保障。

中国特色的艺术康养体系逐步形成。“艺术康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中国老年》杂志上,主要是受到国外的艺术疗养概念所提出的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模式。许多省市已经建设了艺术康养的养老社区试点,如康泰打造了江苏首个“艺术+养老+度假”的康养社区。此外我国的艺术康养所面对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新老龄艺术社群”[1] ,故而艺术康养与老年大学逐步结合,进一步促进艺术康养的途径,吸收老年大学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提供艺术课程服务,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

中国特色的艺术康养体系逐步扩宽其范围并蓬勃发展。艺术康养体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康养模式,除了是对养老模式的新拓宽,对于孕妇、儿童、早教的康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月子中心,早教班,学托班、健康恢复中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艺术康养的尝试,“艺术康养”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概念,“康养”主要包涵健康、养生和养老三要素,构成“三角关系”。而艺术康养的模式下,促进了受到照顾人民精神的极大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我国相关的特色艺术康养品牌产业链逐步形成。除了上述的康泰打造的康养社区以外,北京虚苑美术馆联合老年艺术培训中心举办的“艺术康养课程”,也是对当代美术馆的艺术展现模式和展览形式新的启发。当代的艺术文旅、艺术康养新IP所共同构建的“健康管理中心”逐步在各个城市兴起,O2O模式下的康养平台的建设,信息的服务模式和康养模式逐步形成,近些年,民族特色的艺术康养基地、艺术田园型康养基地、艺术旅居型康养基地、老年大学康养基地等等,这些基地的建立,都是艺术康养品牌产业链逐步形成的一大体现。

二、我国艺术康养体系的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对艺术和康养的不断重视,相关的政策不断刺激着艺术康养的特色发展,各地区政府根据各地的特色建立了相对应的艺术康养场所或者基地,从各方面看,艺术康养已经成为未来康养的一个新IP模式,但是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艺术康养体系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立足于我国的现状,从环境、国家、未来发展做出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艺术康养的完整性体系有待构建。艺术康养与农村的养老办及普通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农村的养老以及普通社区的养老体系与城镇的养老体系差距较大,对于艺术康养的重视程度也有不尽相同。艺术和康养相互融合的模式虽然受到广泛喜爱,但是完善的体系和相对应的专业人才还相对紧缺,政府和国家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市场的完善和规范。

其次,艺术康养的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如何利用适应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新变化,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当下艺术康养所欠缺的。当前,艺术康养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艺术康养的普及与更边界的传播。通过学习在精神上享受文化熏陶,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

最后,托育事业的艺术康养有待完善。在孕妇养护,月子会所的产业规范和建设,与养老产业相比仍相距甚远。与此同时,福利院的建设和完善也相对缺失。近些年来,艺术康养对孕妇、婴幼儿、青少年的发展和需求相对于养老不那么急迫,所以其艺术康养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养老行业,所以为促进我国特色艺术康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除了应继续关注艺术康养在养老中的作用,也应就艺术康养对孕妇、婴幼儿、青少年、手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给予相应的重视。

三、推进我国艺术康养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法建议

随着艺术康养这一新型康养模式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在各地区的试点场所反映良好,群众对此的需求度十分迫切,相关的职业规范和考取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不断重视。2019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支持大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2020年我国出台的关于康养人员的技能培训计划,多渠道加快培养康养服务技能人才,在人员的培育上提供了相应的政府支持。为此,从健康金融角度出发,对于促进我国艺术康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全国康养产业从业人员的报考。适当放宽报考限制,提高康养从业专业人员的国家待遇,以及适当机遇一定的社会补贴,提高养护、育婴、保育等从业人员的社会待遇以及政府支持。

第二,设立相关的艺术康养基地基金会。建议由政府出资牵头,各大型艺术康养基地为辅助,建立一个为艺术康养发展和监督的基金会,同时,设立相关的康养技能大赛和鼓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促进艺术康养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小型艺术康养基金健康平稳发展。

第三,大力扶植相关的大型艺术康养基地。设立典型,促进各个地区的艺术康养的发展,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全国妇联、各地区文旅部门,联合扶植具有地方和全国影响性质的艺术康养品牌示范基地。

第四,拓宽艺术康养对于中年人的领域。针对刚刚退休还具备自立能力和经济保障能力的年龄与身体状况都比较良好的中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的知识、体验艺术创作、休闲娱乐学习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以充分满足中老年人的精神养护,让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实现自身价值,寻求精神寄托,获得心理满足的需求。

附注

[1] 新老龄艺术社群为年龄在55岁及以上,具有自理能力,艺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多为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群。

作者:

刘 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生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