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 正文

《2021养老金融报告(规划前瞻专题)》

发布时间:2021-09-26作者:

【摘要】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十四五”规划又将老年健康和老龄化事业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十四五”时期对于养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热点、新路线、新目标,很有必要对“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进行前瞻规划。因此,中财大绿金院养老金融课题组发布《2021养老金融报告(规划前瞻专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颁布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定义,养老产业,是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等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养老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包括专门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产品的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活动,中国养老产业可以分为养老地产、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用品四大类。


(一)报告的政策依据

“十四五”时期,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需求更加迫切,养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层面的重点之一,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养老产业的总领政策方针,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的养老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国家关于“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多次提到要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2019年9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19年9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民发〔2019〕88号)提出了关于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等6个方面的内容,2021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及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21〕895号)。


(二)报告的现实意义

我国人口老龄化给全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群体,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继续采取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要利用金融工具打通社会资本对养老产业投资的融资渠道,促进养老金三大体系的结构平衡与升级,为老年人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我国当前老龄产业总体存在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化结构单一等问题。而养老服务产品“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领域的热情,从资金和投入上制约了养老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扩展,老龄产品因此出现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对此,养老金融工具的政策推动、市场参与、规模扩大、产品创新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新型投融资渠道,促进我国养老体系的健全完善。


(三)报告的数据选取

报告主要选取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根据最新的民政部统计公报,截止2020年6月份,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了22万个,养老机构床位共790多万张,预计2020年中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约为31.9张,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及养老床位缺口较大的问题。对于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达7.4万亿元,相比2019年提升7.25%,预计在2022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元。而对于社保基金,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3786.60亿元,较2019年的2917.18亿元增长近30%,且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15.84%,高于2019年14.06%的投资收益率,也超过2020年上证指数涨幅(13.87%),创下了2010年以来新高。对于养老金,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高达15.84%,其中委托投资资产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65.28%。


(四)报告的金融对策

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即发挥金融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的积极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对养老产业的投入,鼓励利用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养老产业专项债券、融资租赁等多种养老产业金融工具来突破产业的资金短缺瓶颈。要培育积极的养老金投资理念,改革基本养老金的委托模式,放开年金制度的个人选择权,从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加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金融机构也应该根据客户群体的细分化,而设计不同的养老金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科学化和定制化的投资建议。鼓励房企、保险、医疗结构等强强联合,布局养老地产产业,为养老地产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持续推动产品、渠道、服务的创新,鼓励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满足长期养老需求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