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视频会议!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抽水蓄能!
2. 我国援外在建最大水电站全部投产,中国电建设计施工
(二)地方
1. 北京公布2022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拟拨付清单
2. 河北:加强迎峰度夏煤电油气运保障,助力经济稳定运行

1. 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2. 国际能源署能效大会:即刻提速能效进程以应对能源危机、达成气候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历史地看,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已经具备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以风电为例,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具备了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过去30年,风电机组设备制造基本上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和型谱化,机型涵盖双馈、直驱和混合式,单机容量从几十千瓦发展到目前全球最大的16兆瓦级别。风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技术成效显著,通过高塔架、翼型优化、独立变桨、场群控制、新材料应用和精准测风等技术创新,我国风电发电效率较十年前提高了30%,推动成本下降超过50%。同时,我国已建成一个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成熟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风电设备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风电机组,包括国际品牌在华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发电机、轮毂、机架等铸锻件,以及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也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客观分析,我国风电上游产业链不存在致命掣肘,足以支撑“十四五”发展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规模红利退去,产业的发展只能依赖创新驱动,只有死磕硬核技术才能实现持续引领,只有坚守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创新的上升螺旋。未来,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产业链上仍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仍需要我们沉心静气,久久为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主要方向包括:风电机组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开发;大功率齿轮箱和百米级叶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持续突破;以漂浮式为核心的海上风电技术研发;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陆上和海上运输、安装、运维等工程装备的专业化研发;新型电力系统中多能互补等综合应用技术创新,等等。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产业外部围绕电力网、信息网和交通网的三网融合创新,更是接下来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