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2.22

发布时间:2021-12-22
国内
(一)全国
1.《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及锁定效应》报告发布

2.我国首个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核查评估系统建成

3.北京金融论坛将发布绿色金融报告:低碳转型带来百万亿级别融资缺口


(二)地方

1.浙江出台意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明确提出低碳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核心指标

2.“故宫零废弃”实施两年来人均垃圾减量率达89.2%

3.减少重污染天气 降低PM2.5浓度京津冀联动执法保障秋冬空气质量

国际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助力柬埔寨保障农业收成

2.“中欧美净零行动平台” 首次对话: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复杂问题

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发挥好绿色金融的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牵头部门,已初步确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框架。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形成涵盖绿色金融通用基础、产品服务、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统计与共享、风险管理与保障标准在内的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为金融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调整和人民生活方式转变提供依据。

发布和实施一系列绿色金融重要标准。一是加快完善绿色分类标准。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首次统一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绿色项目识别成本,提升我国绿色债券的绿色程度和市场认可度。二是制定发布环境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标准。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提升金融机构环境和气候风险防范能力。三是配合碳市场建设推出碳金融相关标准。发布《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探索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提升碳市场定价效率,有序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人民银行依托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等双多边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中外绿色金融标准接轨,牵头完成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正式发布。该目录融合了中欧各自目录的特点与优势,涵盖双方共同认可、对减缓气候变化贡献显著的61项主要经济活动清单,为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和绿色投融资合作,降低跨境交易绿色认证成本,引导更多境外资金参与支持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在服务“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建设领域,由我国牵头发布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国际标准规范。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宋汶禹

新媒体编辑:白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