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1.17

发布时间:2025-11-18

国内

(一)全国

1.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研讨会,共议绿色基金发展路径

2.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启动

(二)地方

1.兴业银行宁波分行落地浙江省首笔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2.绿色外债试点落地安徽,首日规模超两亿元

国际

1.亚投行批准10亿美元气候导向政策性贷款,支持巴西生态转型计划

2.柬埔寨、哥伦比亚、印度等13国和一个地区宣布通过GCF制定国家气候融资平台

观点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准确把握新能源消纳新阶段与新挑战,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已迈入大规模开发、高水平消纳的新阶段,既充满了战略机遇,也伴随着现实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是促进新能源高质量消纳的必要举措。

新能源高质量消纳挑战依然存在。

一是新能源开发与负荷逆向分布的特性未改变。我国新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部负荷中心逆向分布,新能源开发布局与消纳能力不匹配问题亟待破解。二是充足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仍是保障新能源消纳的关键要素。目前新能源的波动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需求还主要依赖于电力系统中的煤电、水电、抽水蓄能等传统电源来满足,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大。三是新能源项目与配套电网工程仍需有效协同。新能源项目工程建设快,大部分可以做到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而配套的电网接入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源网协同水平需持续提升。四是新能源项目对全面入市的适应能力需进一步提升。136号文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项目不再享受保量保价政策,新开发项目面临上网电价下行、收益率降低风险,企业原有投资决策模型失效,亟需提升对入市规则的深入掌握,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提升项目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