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
2.10月车市整体走势相对趋于温和,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继续平稳增长,渗透率有所提升
(二)地方
1.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1GW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2.深圳公布2025年度第二批建筑光伏一体化及“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
国际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巴西北部城市贝伦开幕
2.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混合能源电站全部风机吊装完成
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养老金改革须关注企业感受与资金平衡
金融与养老金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研究养老金改革可以采取多种视角,或者说从不同的子系统入手。目前各视角之间的沟通协调以及最终如何实现系统优化,仍有大量工作尚未完成,这也导致了一些意见分歧。
一部分主要关注养老金水平问题,认为随着人均GDP达到现有水平,养老金待遇也应相应提高。另一部分更关心资金从哪里来,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设计也难以落地。也有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实行预筹积累,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存在波动,但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仍有很大潜力。还有注重公平的视角,将养老金视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设计何种框架,核心问题是如何筹资和用好资金。
许多养老保障的讨论会忽略企业的利益和感受。企业要追求效率和竞争力,如果在社会保障供款方面负担过重,必然削弱其竞争力。因此,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主管部门反映,最终可能导致社保缴费率的下调——这种现实原因不可否认是存在的。当然,也有人指出,未来的出路之一在于显著延长退休年龄。但企业对此也有顾虑:高龄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可能不同,病假也可能更多,企业可能会不情愿,甚至设法规避。因此,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反应。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AI很可能显著加大而非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然而,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渠道和机制,将AI带来的新增效率和GDP增量分配给养老金体系,这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并且与企业考量密切相关。希望研究养老金的各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能对企业的感受和诉求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