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Leviathan Inc.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原文作者:Po-Hsuan Hsu, Hao Liang, Pedro Matos
发表期刊:Management Science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有企业引起了资本界新的关注。尤其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约占总市值的三分之二。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如:巴西、俄罗斯),政府也持有上市公司的多数股权或大量的少数股权。这些股份可以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持有,也可以通过公共养老基金或主权财富基金间接持有。这种模式与许多西方经济体的情况相反,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规模的私有化导致国家在企业所有权中的作用下降。然而,在21世纪初,这种趋势已经开始逆转:在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据一席之地,其中也包含一些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如法国的EDF集团和意大利的ENI。此外,2010年《福布斯》杂志排名前30位的全球上市公司中,有10家是国有企业。
《经济学人》(2010,2014)将这些重新崛起的国有企业称为 “利维坦公司”,并警告其具有一定的危险。这一警告源于大量关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的文献,这些文献认为,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动力不足而且董事会监督不力(Shleifer和Vishny,1998年,La Porta和Lopez-de-Silanes,1999年)。此外,经营国有企业的政治家的寻租行为也会导致腐败、资源分配不均、创新减少和财富分配倾斜等问题(Shleifer 1998)。然而,还有一些文献指出国有企业不一定治理不善,因为其目标与非国有企业不同。具体表现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能更有效地解决市场失灵和外部因素,如就业、价格稳定、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环境问题等。如今,随着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政府有义务为了公共福利而减少污染。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工具箱包括监管、执法以及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工具(如税收和规章制度),国有企业可能是一个更灵活的选择,它允许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决策。基于此,作者就国家所有权对企业参与环境问题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研究。
二、样本与方法学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涵盖了2004年至2017年44个国家的上市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的最终所有者(在所有权金字塔的每一层都拥有至25%的投票权)是一个公共机构、国家或者一个或多个政府实体,或者至少25%的自由流通股由政府持有,则被定义为国有公司。对于公司环境表现,本文关注了公司的整体环境得分(ENVSCORE)和三个分项得分:减排(ENER)、产品创新(ENPI)和资源节约(ENRR)。ENER衡量公司在减少空气排放、废弃物排放、水排放、泄漏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的承诺和效果。ENPI衡量公司在生态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研究和开发。ENRR衡量公司在减少材料、能源或水的使用方面的能力,以及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寻找更多生态效率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方法学
为了验证国有企业社会属性,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的环境表现,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三、实证结果
作者发现,国有企业倾向于更多地参与到环境问题中,而这种模式在其他私营部门的股东中并不存在。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持有的国内股权,而不是来自于外国政府或主权财富基金的持有。此外,对于那些在当地有更多业务的企业以及位于缺乏能源资源和环境监管国家的企业来说,国有企业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社会观点,即国有企业可以帮助国内政府解决本国的市场失灵问题,这也往往是公民最关心的问题。有趣的是,作者还发现国有企业对社会问题也具有更高的参与度,但对于公司治理问题与非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1. 文献分析 | 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2. 文献分析 | 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否实现了碳减排和财务绩效提升的双赢?
3. 文献分析 | ESG评分与债务融资成本
4. 文献分析 | 融资约束、客户议价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原文摘要
In a 2010 special report, The Economist magazine termed the resurgence of state-owned, publicly listed enterprises “Leviathan Inc.” and criticized the poor governance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se firms. We compile a new comprehensive data set of state ownership of publicly listed firms in 44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of 2004–2017 and show th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in economies lacking energy security and stro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among firms with more local operations and higher domestic government ownership. We find a similar effect on corporate social engagement but not on governance qual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different role for “Leviathan Inc.,”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作者:
吴祯姝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
指导老师:
王 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杨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