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青岛市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青岛市准确落实了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健康食品发展举措,用科学可持续的方法一步步扎实地改善着生态健康绿色食品生产状况。青岛市制定了详细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措施,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成效。主要包括:
(一)基于资源储备与利用角度
青岛淡水资源匮乏,存在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加深,海水入侵等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非常严重的。青岛的人均水资源约为200m3,仅为世界水平的 1/15,近年来,在青岛市水利局的支持推动下,青岛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二)基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角度
从生态文明角度看,农业以有机肥料代替化肥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且必经的途径。近年来,为了提高科学施肥观念,控制化肥使用量,青岛市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稳步前进。
(三)基于科技与发展模式创新角度
从创新发展模式看,近年来,青岛各区市不断探索实用化、可操作性强的技术,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千人科技下乡”行动,改善农村农业技术服务站水平,打开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开发绿色、高效率的粮食生产。
目前,青岛市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生态环境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农民基本的生存条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更制约了青岛市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经过调研分析,青岛市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障碍:
一是水资源紧缺与浪费严重并存,健康食品可持续发展环境堪忧。农业用水耗水量大。青岛市农业积极推进集体化和规模化经营,因此耗水量也较大,青岛市农业用水量每年均不少于8亿立方米 。同时农村地区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尚未普及,大部分农民未形成紧张的节水意识,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法使水资源的浪费变得越来越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近年来,青岛市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农村地区水井出水困难。截止到 2020年4月末,青岛市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6.57m,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下降0.75m,平原区浅层地下蓄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5077 万 立方米 。总体来看,青岛市水资源紧缺,无法满足工业农业用水,青岛市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健康食品发展科技水平不足支撑。农药、化肥施用与节水灌溉方法缺乏科学系统优化推广。首先,在面对严重病虫害时,农民普遍使用加大药量来解决问题,这往往会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绿色发展。其次,长时间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会使土壤质量下降,农田土壤就会遭到破坏,截止 2019 年下半年,青岛市酸化土壤约占总工地土壤的 15%。最后,更加节水的滴灌、喷灌等灌溉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被广泛的普及和推广,设备仍需资金支持。
三是健康食品生产汇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困难。农业的发展本身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脱离,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所需成本较大,所需要的技术也要求先进,这使得废弃物资源利用化的成本远远超出普通农民与养殖专业户的承受范围。青岛市目前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处理和利用后的产品没有统一的检验合格标准,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农业绿色发展进程推进中,随着农业集约化、机械化不断加强,农药、化肥等大量的施加在农田中,减少了农田生物的多样性。青岛市农业生产大多为规模化经营,所种植作物或因季节或地区因素,种类单一,这使得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容易造成生态平衡的崩溃。
青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否则难以持续。因此,如何让青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发展农业产业的自然资源,是青岛乡村振兴战略破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供参考:
(一)多渠道加大健康食品的资金扶持力度。
构建耕地保护、健康食品、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采用资金直发、专项资金、 以奖代发、绩效奖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各级政府及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耕地保护的内在动力。在农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开源与节流并举。一方面,开发非常规用水。可以适当借鉴国外通过资金扶持绿色农业的经验,将资金投资到生物氧化池、沙丘渗滤等工业排污、居民排污处理等技术,促进健康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广健康食品产业中的节水农业发展。
针对青岛地区地质条件,把滴灌用水技术向大田作物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延伸滴灌技术应用范围,如滴灌施肥、滴灌施药、滴灌生长调解等,此外可以引进散布式灌溉、喷洒式灌溉及埋藏式灌溉技术等多样化的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大节水技术科研投入力度,构建农作物用水动态监测体系,借助热脉冲等测算农作物的 需水程度、页面温度及环境匹配度,提供准确的农业用水数据,实现精准供水。
(三)构建研发健康食品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
研究开发农业绿色新技术,建立农业绿色科技支持体系。青岛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机构研究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科学技术,尽快制定农业绿色生产的技术规章,促进农业绿色的标准化。建造完整的健康食品产业链,探索建立一个农业和畜牧业循环机制,根据土地提高“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农牧循环水平,有效整合整个产业链各个部分。
(四)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建议青岛市相关部门通过成立财政资金公益项目立项,鼓励青岛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研工作与科技攻关项目的进行,针对不同废弃物的相关特点,选择适合青岛市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成本高的障碍,需要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与补偿机制,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生的人力和物化成本补贴力度。鼓励研发农业废弃物再回收的机制体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成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