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中国仍将坚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2

事实证明,2020年比任何人预期的都更加动荡,而现在才刚刚6月。 今年2月,我们曾在文章中提出一个问题:2020年中国是否将成为全球绿色环保领域中的领导者?同时也寄希望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是短暂的。但到了3月,我们已经不得不将超出预期的不良后果纳入可能的推动绿色发展的方案中。 随着全国两会的闭幕,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理解两会及其影响不能孤立地进行,也不应该简单的分析。例如,最近几周,中国宣布了一项大规模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计划,4月28日宣布了新兴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计划,5月18日发布了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此外,对新《能源法》征求公众意见已经持续了数周。 中国一直在为未来发展做大量的思考和规划。我们热切期待着目前正在制定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这将对推动绿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认为,总体而言,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复苏在短期内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2019年承诺的较大规模相比。相反,我们认为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稳定、就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角色与作用,并且特别关注中国的能源安全。尽管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已被纳入新能源法,且近年来清洁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化石燃料显然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两会中提及的重点经济政策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希望重振经济的经济体一致,但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不如欧盟那样雄心勃勃。例如,欧盟以及几个“一带一路”国家如巴基斯坦,非常明确地要推动绿色复苏。

但中国也没有放弃推动绿色发展,在两会上有三件事引人注目。

首先,像去年一样,李克强总理强调了政府的三大攻坚战:减少贫困、防治污染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治污染在李克强总理今年的讲话中受到的关注不如以往,也没有宣布具体的更深层次的承诺。尽管如此,防治污染仍被提及的事实表明,纵然可能被搁置一段时间,防治污染仍是中国长期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

第二,未设定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是历史性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鉴于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宣布2020年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一方面,这可能只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很明显,今年的GDP增长数字可能并不乐观,甚至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使得人们不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同样而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高质量。

第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基建计划。从已宣布的对通信科技基础设施1.4万亿美元的投资来看,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参与投资和建设的可能性很大。除了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战略领域,中国还将特别投资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新基建的提出以及一系列重大技术推进将产生诸多影响:全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设计转型升级,以及有助于减少环境足迹的绿色技术落地。

但是,为什么不更加明确的提出和推进绿色发展呢? 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出于对能源安全等多种因素考量,不明确提出具体的方案有其战略意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人可能会对绿色生活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他们将会希望水和空气是干净的,而且有安全稳定的食物供应链。事实上,中国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而使用更绿色(也更安全)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可能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一部分,但鉴于新能源法对化石燃料使用的保证以及新的改革方针中对国有企业的重视,最终结果尚不确定。

中国有能力填补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空白,而这也将对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软实力产生积极影响。例如,鉴于欧盟对绿色复苏的明确愿望,中国选择与欧盟进行合作可能是明智的。随着德国即将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及默克尔明确强调将与中国的合作作为一项关键战略利益,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我们相信,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上述关键点。在两会“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就明确阐述将会在未来几年致力于解决环境可持续发展落差。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新绿色债券目录草案中也剔除了清洁煤。因此,从推动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孤立地看待两会可能令人失望,但我们不认为在未来几年中国将绿色发展放在首位的决心会发生巨大转变。

本文原载于财新网

作者:

Mark J.Greeven 瑞士管理发展学院创新和战略教授

Rilito Povea 世界自然基金会挪威分会副主任

Christoph Nedopil Wang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实验室负责人

翻译:

李佳黛 财新实习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