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地方绿金 | 《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摘编:政府节能环保项目支出及金融风险预警情况

发布时间:2020-06-07

2019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了《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2019)》。本栏目连载该报告的重点内容,以供各界了解我国绿色金融在地方发展的最新进展。本文是连载第十篇,对政府节能环保项目财政支出和社会资本支出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各地金融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建设情况。

一、政府节能环保项目财政支出和社会资本支出情况

(一)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节能环保占比

绿色金融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包括鼓励节能环保项目的发展和抑制“两高一剩”产业发展两层含义。考虑到节能环保项目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和公益性,大多细分领域商业模式不够成熟,资金来源主要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因此节能环保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占比可以直接反映当地政府对节能环保项目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反映当地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行动力。

image.png

图1 2016-2018自然年各省(区)节能环保领域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

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考虑到数据缺失的因素,上图以2016自然年的节能环保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可以看出,由于近年来政府对环保重视力度明显提高,大多数省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2018自然年,节能环保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前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河北(5.61%)、北京(5.57%)、宁夏(5.15%)。京津冀地区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大气十条”告一段落之后,《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开始实施,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河北省节能环保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持续上升。2018自然年,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占比介于3.00%-4.00%的省份包括青海、吉林、重庆、河南、海南、广东等。

(二) 污染治理投资:投资总额

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数据由生态环境部公开,用以显示用于污染治理的全部资金,既包括地方财政支出,也包括杠杆撬动的用于污染治理的社会资金。

image.png

图2 2016-2017自然年污染治理投资:投资总额(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由于2018自然年数据缺失,按2017自然年污染治理投资由小至大排序。从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来看,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省份山东、江苏、北京等污染治理投资相对较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分别为1729.6亿元、1481亿元和1339.6‬亿元。西藏、海南、天津、青海、吉林、宁夏共六个省份在污染治理投资方面的额度在200亿元以下,大部分地区位于200至1000亿元之间。各省污染治理投资受各地社会资本总额、环保重视程度、环保督察力度等因素影响较大。特别地,应该注意的是,2016年底以来,金融供给侧改革愈演愈烈,PPP项目得到规范,环保项目在撬动社会资本的同时更强调规避风险,避免明股实债等增加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情况的发生,环境污染治理的总投资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金融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建设

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独立性不够等原因而产生的金融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重。除了造成较大的资产损失以外,金融风险会扰乱信用秩序,加大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甚至影响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稳健实施,因此金融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可以预防风险,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基本所有省(区)都出台了防范金融风险的相关措施,既包括整体金融风险控制、也包括专项金融风险控制,如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非法集资金融风险防范,但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几乎空白,绿色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参照地区整体金融风险控制及绿色金融综合文件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议各地出台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风险防范文件。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课题组

研究指导:王 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