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就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共识,确定了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领域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要践行这些保障我们共同未来的关键承诺,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目标的实现。自 2018 年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建立了一个政策研究促进平台,发起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标准研究工作。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受邀担任项目组技术小组组长,经过200场专家意见征询会和一年多研发工作,与来自10家单位的20多位技术小组专家共同开发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支持项目录(中国)【2020版】》(以下简称《目录》,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撰写了《可持续发展发展投融资支持项目目录(中国)技术报告》(以下简称《目录》技术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目录》是目前首个特别强调要缩小弱势群体获得社会经济赋能和发展机会差距的目录。《目录》的发布满足了全球金融市场通力合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聚集资金的迫切需要。未来,项目组还将继续与国内外多方利益相关者保持对话与沟通,在本阶段工作基础上提升并完善研究成果,促进《目录》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一、 《目录》开发的背景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描绘了全人类实现更好更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美好蓝图,它呼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保护地球环境并不让任何人掉队。可持续发展目标极大地扩展了以往可持续发展框架的规模和目标,是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一项议程。然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的5年来,融资工作依然存在诸多瓶颈。例如,不恰当的激励措施使得现有投资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和缺乏统一的定义、通用的识别工具来筛选经济上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等。《目录》的发布,填补了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的空缺,以系统的视角、明确的方向和实用的指引,帮助各方从产业出发,开展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活动。它强调在每一个投融资决策中,需要超越回报的单维考虑,综合评估投融资活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支柱的影响。
在《目录》开发过程中,项目组秉承“多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不另起炉灶”和“动员私营部门投资“四个基本原则。本《目录》的主要目的有:
1. 提供简明的产业清单用于引导资金识别和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填补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活动在筹资与信息披露两方面的空白。
2. 在识别出的产业清单中,提出兼备可持续发展意义与市场机会的项目类型和商业模式(包括使用创新型的金融工具例如混合融资)。
3. 为每个项目提供主要的评估指标,用于衡量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二、 《目录》主要内容
为与中国市场情况相结合,本《目录》的框架建立在《中国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2015)》之上,同时处于与国际接轨的考量,参考了部分现有的全球性可持续投资和影响力原则及倡议,如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社会责任债券原则》、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全球报告倡议》(GRI)、国际金融公司的《发展影响力管理运作原则》,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以及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IIN)的“影响力投资者特征”等可持续金融相关标准。
《目录》框架由10个不同的列组成,从产业领域、中国政策导向与国际最佳实践、可持续发展目标匹配、目标人群、影响力与影响力指标等方面对项目筛选进行了规约。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为了确保在征询阶段所讨论和建议的所有项目都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目录》建立了严格的项目准入和筛除程序。
准入标准
《目录》所筛选的项目必须符合:(1)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2)国际社会发展最佳实践;(3)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领域并为目标群体提供服务。
筛除标准
根据国际最佳实践,《目录》制定了三步走的方法来筛除那些可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
(1)排除国家政府不鼓励的项目,也排除了联合国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不参与筹资或合作的项目。这些被排除在外的类别包括博彩、武器交易、成人娱乐、烟草和那些侵犯人权的内容等。
(2)“不显著危害”(Do-no-significant-harm,DNSH)标准,排除可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造成重大损害的项目。
(3)排除可以通过其他有更好社会或环境绩效产生的项目来替代的项目。
筛选标准的应用
《目录》中列举的所有项目都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了筛选。许多可能贡献某一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项目(如创造就业机会)仍然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就是《目录》找到了更好的替代项目,这些替代项目可以达到同样的目标,同时危害更小或更经济。项目被排除在外的例子有化石燃料相关行业(虽然可以创造就业,但对气候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畜牧业(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食物,但仍有其他无动物产品同样提供平等就业且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产生潜在的更好的促进粮食安全的效果)。
三、 《目录》的应用与推广
《目录》的首创性在于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子目标)整合进了投资指南,纳入主流的融资倡议与框架,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套分类系统以助于敦促其投资或商业活动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环境回报。《目录》不仅制定了明晰的项目分类列表,还配套提供了发展影响力的衡量指标,用于指导使用者对项目进行筛选,以及对所投资的项目的影响力信息进行记录、评估、报告和汇总。在使用该目录时,投资者和项目开发者应该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即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三个维度考虑有效的方式来加强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该《目录》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该《目录》有望在中国进行试点的同时,也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
《目录》原文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
作者:
Christoph NEDOPIL WANG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实验室负责人
徐青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可持续发展金融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