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强调——以更有力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3-05-09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在这份全球气候年度“体检报告”中,一系列关键气候指标和数据显示,从山峰到海洋深处,2022年气候变化均在继续。干旱、洪水和热浪影响了各大洲,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报告呼吁,国际社会需要在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其影响方面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过去8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

2022年,瑞士阿尔卑斯雪山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夏季融化季未留下任何积雪;南极洲海冰面积一度降至192万平方公里,为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海洋热含量、酸化程度达到新的观测纪录,海洋生态系统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东非的持续干旱、巴基斯坦的破纪录降雨以及欧洲多国的破纪录热浪影响了数千万人……从冰川到海洋,从农村到城市,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类社会,都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

《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了约1.15摄氏度,2015年至2022年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尽管过去3年连续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但2022年仍是第五或第六个最暖的年份。三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在2021年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特定地点的实时数据显示,这三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在2022年还在继续上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告诉记者:“拉尼娜现象具有降温效应,连续3年出现拉尼娜现象暂时减缓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但它不会阻止或扭转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今年或明年另一个厄尔尼诺事件到来时,全球温度可能会到一个新的最高点。”

气候变化的冲击仍在持续。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已发生多起极端气象灾害:在大洋洲,2月的热带气旋“加布里埃尔”使新西兰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在北美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一季度遭遇暴风雪肆虐,导致当地大范围停电和道路封闭;在南美洲,智利中南部大范围火灾导致数十万公顷森林被毁,巴西圣保罗州的极端强降雨和洪水令数千人无家可归;在欧洲,继去年遭遇夏季高温和干旱天气后,意大利、法国等国正面临连续第二年的干旱,多国政府正在为农作物减产做准备;4月,印度、泰国、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多国出现极端高温,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

“报告凸显了令人担忧的趋势。温室气体浓度、极端高温、森林火灾、降雨减少等在2022年再次创下纪录,所有这些都对整个大陆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下属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主任卡洛·布恩坦波强调。

加剧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风险

报告还关注了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影响。2022年,全球各地气象灾害与新冠疫情、冲突和暴力事件等影响交织叠加,加剧了本已不断恶化的全球人口营养不良问题。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灾害性事件导致流离失所人口不断增长。世界一些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洪水、热浪等影响了数千万人,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粮食问题也愈加突出。

以西部与中部非洲地区为例,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日发布的研究显示,冲突、气候冲击、新冠疫情和高粮价的综合影响持续加剧该地区的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今年6月至8月的旱季期间,该地区缺乏安全和营养食品的人数预计将增至4800万,这一数据在过去5年中增加了4倍。

“每一次气候变暖都会导致危害迅速升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3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指出,更强烈的热浪、降雨和其他极端天气进一步增加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和水危机,预计将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而增加,当这些风险与流行病或冲突等其他不利事件相结合时,相关工作变得更加难以管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讲话中表示,人类已掌握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知识和解决方案,各方必须加快步伐,包括加快落实气候行动,更深入、更快速地减少排放,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

加强合作提升气候预警能力

面对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危害方式不断变化的现实挑战,国际社会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早期预警工作,从而为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提供信息支撑,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指出:“预警能够拯救生命。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得确保地球上人人都能获得预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世界气象组织193个会员中,目前半数会员仍然没有受到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充分保护,在极端天气出现时容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填补现有能力缺口,古特雷斯在2022年世界气象日发起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并在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布《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执行行动计划》,提出要确保早期预警系统在未来5年内覆盖每一个人,确保世界气象组织所有会员都能获得基本观测数据及相应预警服务。

一些国家积极开展气候预测工具和技术研发。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落成启用,能够通过对地球的模拟和推演,捕捉更全面的预测信号,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日前,法国气象局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启动了一项为期8年、投资额达5100万欧元的科研计划,旨在完善其气候预测模型建设。魏科认为:“近年来数值预报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如果能在全球大规模推广,将对人群提供非常好的保护。”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气象观测系统,气候系统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并积极与国际社会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今年4月12日,“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世界气象组织、中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了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合作协议。出席论坛的塔拉斯表示,中国是全球气象的重要参与者,希望中国继续支持全球基本观测系统,面向欠发达国家分享先进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其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