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揭阳神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受访者供图
在广东省揭阳市神泉镇南面海域,国家电投揭阳神泉海上风电项目的53台风电机组正随风运作。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集控中心,在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在该项目亟需资金支持之际,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设绿色审批通道,为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提供15亿元融资支持,目前已累计提款1.2亿元。
不仅重大工程受益绿色金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不断创新发展的绿色金融在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中,发挥出重要工具作用。特别是今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坚持稳中求进,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加强内控管理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绿色金融领域政策框架,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制定战略规划
构建绿色金融路线图
工商银行倡导并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在2015年发布了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将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纳入全行长期发展规划;交通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工作框架,建立绿色金融“四项机制”和“五项体系”,成立交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优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构建“2+N”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国太保产险在2020年底探索提出可持续保险战略规划并体系化进行实践,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保障高效能源体系、降低污染消耗、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绿色保险系统性创新探索……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发展要求融入发展战略、公司治理、政策制度、业务流程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在机构全局层面明确绿色金融战略制度。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落实绿色金融工作。同时,按要求建立并优化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将职责明确到部门和个人,加强业务协同。此外,银行要持续加强绿色金融相关能力建设,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保险机构内部的管理决策层面在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的过程中,既要将绿色金融治理工作的责任明确到组织层级,也要明确自身运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计分步骤、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路线图,将绿色与可持续纳入公司治理,构建绿色与可持续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深化绿色与ESG产品创新,提升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深度及广度;加快研发转型产品,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立碳核算和披露机制、环境气候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ESG评价管理机制及信息披露等绿色专业能力。
创新投融资产品
拓展绿色金融实施路径
如今,以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已成为金融机构进行投融资产品创新的重点领域。
前不久,涵盖美元、港币、欧元和离岸人民币四个币种的五只“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在香港、新加坡、伦敦、迪拜四地交易所同时整体上市。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中期票据发行计划(GMTN Programme)”下发行的全球多币种“绿色债券”,其募集资金将聚焦低碳领域,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领域的绿色项目。
据悉,工商银行在推进投融资低碳转型方面,围绕低碳、零碳、减碳、负碳四条主线,持续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零碳”“低碳”领域,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等产业;在“减碳”领域,积极支持企业节能改造、能效提升项目及高效节能装备;在“负碳”领域,积极支持碳捕捉等前沿项目及碳汇林建设。
兴业银行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快碳减排挂钩贷款复制推广,全行落地多笔碳减排、“碳足迹”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发电量、用电量、“碳足迹”等项目要素挂钩,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兴业银行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1.4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71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5123亿元,较年初增长594亿元。
中国太保将绿色投资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以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资产支持、产业基金等形式,参与能源、环保、水务、防污等绿色投资,并推出ESG保险资管产品、碳中和主题资管产品。
广发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中也不断创新服务。2022年上半年, 中燃投资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债权融资计划等项目相继落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产品正在如火如荼地出现。”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显示,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重大项目库、创新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加大了对整个绿色低碳领域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规模快速增长。接下来,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覆盖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碳金融的多层次立体化业务体系,扩大绿色金融供需规模,激励多元金融主体共同参与,继而提供投融资、线下线上零售产品、智库咨询等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
扮靓绿水青山
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作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流域的一部分,云南省滇池的水质好坏,关系长江生态之优劣。为助力滇池的自然生态治理保护,自2015年起,兴业银行累计向昆明某企业提供80亿元授信推进滇池治理。目前,滇池整体水质已经从原来的劣V类转变为V类水质,局部区域水质已达到Ⅳ类,滇池周边的湿地也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景观。
不仅在云南,保护生态环境、扮靓绿水青山,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是我国推进绿色金额的重要环节。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加强环境及气候风险管理,对制约生态破坏性项目投资、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生态友好领域、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工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四措并举从严制定环境准入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在气候风险管理方面,工行将气候风险作为环境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将气候风险要素嵌入各行业投融资政策及业务管理全流程,对气候风险较为突出的高碳企业采取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提高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中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水平,要落实《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指导投资机构遵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对外投资中所应遵循的环境气候标准;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可协助开展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
来源:人民网 新媒体编辑:白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