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正成为各地的“必修课”。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气候投融资被视为重要因素之一。 2022年5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即将于近期公布。这距离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不到半年时间。
气候投融资能解决哪些问题?该如何激励各路资本参与到气候投融资工作中来?各地在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时如何实现差异化?围绕这些问题,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建言,期待发挥金融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气候治理作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投融资需求大、挑战多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资金缺口。由此可见,气候投融资在整个碳中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据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测算,未来30年,绿色低碳投资的总融资需求将达到487万亿元,其中90%要靠社会资本、靠金融体系来支持。“在绿色低碳投资当中,大概三分之二与应对气候变化、减碳和适应是相关的。”马骏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项目副主管刘锦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开展气候投融资面临五大挑战,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融资难题、投资资金与项目的错配问题、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单一问题、企业主动披露ESG信息的意愿较低、绿色金融难以对所有的气候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马骏表示,要做好气候投融资体系构建,至少要做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建立比较明确的标准,以界定什么样的项目符合气候投融资的要求;二是要做好披露和碳核算;三是需要支持气候投融资的金融工具;四是政府要提供激励措施让各种各样的气候投融资项目能够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
“不过,我国推动气候投融资也有优势。”在刘锦涛看来,我国气候投融资具备三大特点,即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齐发力、试点城市与机构运作共协调、长远目标与短期步骤相结合。刘锦涛表示,通过上述协同发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有望顺利展开,中国将逐渐探索和建立全新的气候投融资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兼顾实效性与可行性,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也体现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特色。
鼓励各地差异化探索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表示,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特别强调专业化、国际化和差异化。简单来说,就是要聚集专业人才队伍来研究推动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以及在不同试点地区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目前,从试点申报情况看,申报地方涵盖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地域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类型涉及金融中心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型城市和革命老区。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同,采取的试点方案自然也应有所差异。
实际上,已有地方开始积极探索。据丁辉介绍,日前,兰州市与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举办了项目签约仪式,这是兰州市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内首个落地实施的项目。“这既是兰州开展气候投融资先行先试的首次探索,也是当地金融部门积极贯彻‘双碳’要求,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地方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丁辉表示。
在武汉市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江看来,武昌区应利用传统金融业较为集聚和发达的基础条件,发挥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突出地方碳市场交易试点领先和全国碳排放权中央登记确权为核心的鲜明特点,开展气候投融资集中登记注册,放大融资效应,量化减排成效,助力气候投融资试点复制与推广。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气候投融资并非孤立的体系。在业内人士看来,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步发展也与电力市场、自愿减排市场等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梁希表示,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投融资的碳核算,包括贷款和投资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投融资在地方开展试点时需要运用金融杠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相应资产。例如,探索企业碳排放权的抵押等,以形成更多资金来支持企业的活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气候投融资下一步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并特别强调电力市场的巨大作用。在他看来,整个经济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达到“五化”,即资源的节约化、用能的电气化、电力的绿色化、电网的柔性化、经济的循环化。“而这‘五化’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绿色化,能源系统如果可以实现净零排放,那我们距离碳中和目标又近了一大步,需要高度关注电力市场的改革问题。”鲁政委表示。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则从自愿减排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将之与气候投融资相结合。“我国的自愿碳减排市场可以结合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发挥解决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的功能。”梅德文建议,我国的气候投融资可借鉴国际市场的经验,循序渐进地推出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出中国的自愿减排交易产品,以促进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中国的气候投融资。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新媒体编辑: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