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政策动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政策动向 > 正文

两会专家观点 | 关于绿色金融,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4-03-09

绿色金融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已经形成多层次的产品和市场体系,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组织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如何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工具有助于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质效。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框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供给。为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霍颖励建议:一是统一绿色金融标准;二是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机制;三是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四是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加快建立转型金融政策框架,从国家层面确立转型金融标准,明确转型金融所支持的行业或项目的识别标准、转型资金用途、转型路径、转型所需时间、信息披露、效果评估等,为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活动等提供政策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天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改善绿色资金投向结构、建立完善的企业“双碳”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并设计专项货币政策工具等,以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顾天翊建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碳排放指标收集和测量体系,搭建完善的企业维度绿色指标体系,进一步探索将企业碳足迹和能耗水平与贷款利率及贷款额度挂钩的贷款产品。


碳排放权交易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机制,随着我国持续推进碳市场建设,推动金融赋能碳市场深化发展、加大碳金融培育支持力度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严宝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产业基础和配套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从市场角度看,市场交易主体的丰富、覆盖行业范围的拓展、配额分配方式的优化、碳信用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和碳期货等衍生品的创新将为碳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从政策支持角度看,财税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鼓励更多主体和民间资本进一步参与碳市场,并推动金融功能内置于碳市场,更好地发挥碳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明确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有助于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资金投入低碳绿色产业。南存辉建议: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立法基础,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金融主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挖掘碳排放权价值,创新金融形式;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低碳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是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应有之义。针对如何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议题,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列为重要举措之一。王冬胜建议:金融机构在研究各地已有“光伏贷”产品效果的基础上,推出年限、额度、利率更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特点的“光伏贷”产品,相关产品可以考虑贷款利率与发电量表现挂钩,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产权资产转换为可交易的投资产品,以低成本资金促进分布式光伏电站流动交易;推动项目收益险尽快落地,并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如推广光伏电站融资险及发电量损失险等,鼓励保险机构向符合高质量要求的投保光伏资产提供保费优惠。


作者:《中国金融》 记者 张黎黎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