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政策动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政策动向 > 正文

专家观点 | 建立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金融体系

发布时间:2022-06-13作者:
今年4月,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指出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作用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全面提速、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加强对转型金融探讨和研究,对支持金融转型以及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关于转型金融,目前,国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也没有非常一致的业务分类标准,但总体上对转型金融有个大致的共识,就是聚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转型金融活动。本文中的转型金融则是泛指一切立足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转型及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所必须进行的金融业务重心、发展模式、服务场景以及金融生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型金融应当是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包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转型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转型金融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金融三大部分。从当前情况看,这三大部分的发展现状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

  转型金融迫在眉睫

  近年来,党和政府多次就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发表重要论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对前些年金融业曾经存在的脱实向虚、资金空转、供给结构失衡、脱离实体经济现象的纠偏和矫正,积极支持金融业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当前,这一任务尤其紧迫。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调动政策“工具箱”,部署了33项稳经济措施,着眼于稳定供给、扩大需求、稳定预期,积极推动经济回归正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后,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接下来,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以及央行的战略部署,多措并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金融调控体系,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抓好抓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全力保障粮食、能源稳定供应。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普惠养老机构融资。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丰富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对小微企业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和贷款期限管理,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工作。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主动跟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正常类小微企业贷款积极给予支持。对确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统筹考虑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方式。四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五是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等,鼓励融资结构向直接融资转型,尤其是股权融资;继续遏制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防火墙。

  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

  转型金融正当其时

  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转型金融指的就是数字金融和金融数字化转型,这是当前我国转型金融的又一重点。根据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的新阶段。那么,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将催生如下数字金融新业态:一是金融业加快金融科技投入和建设。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背后,与近年来大力推动数字化在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密不可分。有机构统计发现,过去3年中,从整体来看,上市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总额和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呈逐步走高态势。二是金融业开始迈入智慧金融新时代。智慧金融是指建立在金融物联网基础上,通过金融云、数字孪生、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产品、获客、服务、风控等的智慧化的金融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具有海量数据感知分析、智慧化决策服务、全方位互联互通以及协作化社会分工等特征。智慧金融包括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智能消费金融等服务种类,代表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这其中,金融科技是手段,智慧金融是目的。在此背景下,各大金融机构纷纷驶入数字化转型和智慧金融服务的“快车道”。三是商业银行竞相布局开放式金融新生态。构建开放式金融生态的核心就在于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升级客户体验,满足客户金融生活的数字化需求。而对于用户需求的挖掘,也能真正考验银行的数字化能力。为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技术这些科技的应用,以企业级、个人级架构建设和数据治理三大工程为基础,突出开放式金融生态重点,聚焦客户体验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开放共享,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管理风控智能高效,机构员工减负赋能等五大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开放式金融新生态。四是金融机构开展沉浸式的金融元宇宙应用探索。金融元宇宙也可以称为元宇宙金融,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设备,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金融体系,将现实世界同步打造到数字虚拟世界,使用者得到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未来,鉴于海量的大数据在衣食住行和实体产业等场景之中诞生,因此,金融机构顺应产业数字化和元宇宙的方向去做场景金融的延伸,或能连接更广泛的客户群。

  数字金融新业态正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结果,为此,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应从如下方面着力: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数字运营思维,加强金融基础要素应用,优化数字化服务流程,加快数字驱动步伐,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借鉴中国银行经验,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计划筹设场景生态与创新部,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据悉,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并赋能各项业务提质增速。个人业务方面,发布手机银行应用程序App7.0版,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同比增长18%,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交易客户分别增长24%和114%。对公业务方面,围绕产业数字化需求,加快对公业务线上化进程,重点建设交易银行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普惠贷款、跨境汇款、供应链融资等对公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促进了产品销售增长。三是打造多元主体的数字共同体,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多方协同合作,加快证券、保险、资管等行业多场景数字化渗透,关注场景化输出服务,以点带面形成批量化服务输出;关注数字画像和需求洞察,实现“有个性”“有温度”的数字化客服运营。四是创新运营和服务发展布局,加快远程银行建设。未来远程银行务必要实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即由“语音载体”转变为“多元载体”,实现服务渠道新突破;由“服务咨询”转变为“业务办理”,实现业务范围新突破;由“客户服务”转变为“客户经营”,实现价值创造新突破。五是完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配套机制,各地政府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从上而下联合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激活金融服务新功能。同时,还要着力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从决策运营、服务能力、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发力,打造数字核心竞争力,推进数字生态协同共建。还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等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等,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

  转型金融任重道远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金融,其狭义内容其实就是绿色金融,原因就在于,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而转型金融即指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与绿色金融概念相比,转型金融的概念比较宽泛,在界定上是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延伸,涵盖的范围更广,除了与气候及环境相关的融资活动,也包括与经济、社会、人文、健康等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融资活动。同时,转型金融的服务支持对象则不仅是绿色的,还可以是棕色的甚至是碳密集或者高环境影响的。还有,它不仅支持那些在转型中受益的主体,也为那些在转型中处于困境的主体提供融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转型金融更加关注高碳产业的融资需求,更能在“双碳”目标下符合中国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虽有别,但还是有很多交集的地方。转型金融属于绿色金融的升级版,转型金融的出现,将丰富绿色金融的内涵,与之形成互补,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在当前,要研究转型金融必先研究绿色金融,要搞好转型金融必先搞好绿色金融。从现实情况看,将绿色金融向纵深推进是我国转型金融发展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第一,我国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比重占90%以上,其他金融产品包括债券产品还相对不足。而且,绿色金融占整体总融资的比重只有5%左右,绿色债券占存量银行债券比为0.8%左右,这样的比例结构还是不太合理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仍较单一,实践效果距离各方期待也有一定距离。第二,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加速阶段,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权益类产品较少,绿色投融资相关政策以及绿色市场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第三,绿色金融产品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还属于准金融产品,与财政手段、碳税没有本质区别。第四,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寻找绿色资产也成为金融机构的难点所在。目前,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时,更多关注减污、降碳、增绿和防灾四个方面,现在对金融机构形成的困扰是,究竟符合了哪些标准,才能称为标准化的绿色资产或绿色金融产品。第五,目前金融机构缺乏同时掌握金融、环保、产业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以及转型金融的水平,下一步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工作:首先,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努力方向。我们知道,落实“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球承诺了“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做出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需要采用一套政策工具来建立减排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与碳价格相关的机制,如碳交易和碳税机制,也包括非价格手段,如绿色金融激励措施、政府的绿色采购、绿色补贴以及涉及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行业性措施。第二,需要有大量的绿色低碳技术以及支持这些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体系。目前来看,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绿色低碳技术的一半都还没有到位。第三,需要有能够动员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减排的绿色金融以及转型金融体系。第四,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应通过“绿天鹅”等会议机制,积极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进展,并进一步强化各种双边、多边机制,动员全球资源参与减碳。为此,金融机构应按照上述路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创新,避免走弯路。其次,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丰富公司金融产品供给,提高服务精准度,积极开发能效信贷,环境权益,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以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并购基金,绿色信托计划等满足绿色发展多元化需求。深入参与碳市场交易,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产品,发展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等金融服务,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发挥关键作用。同时,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强化与政府合作比如通过共建生态产品确权+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公共产品+绿色基金,绿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等模式,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再次,应当明确绿色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分类标准,加快形成市场化定价。目前,有必要凝聚共识,推动国际绿色金融分类标准趋同,形成标准化绿色金融产品。还要尽快明确转型金融概念、标准、分类,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与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相协调的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或指引,以划定产业边界,凝聚部门共识,形成政策合力,方便金融机构为转型活动提供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用市场化手段实现绿色金融以及转型金融环境正外部性的隐性收益与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的隐性成本显性化,规避“洗绿”“漂绿”风险,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和用能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性。

  (作者为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研究员)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