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受邀出席“一带一路”跨境金融服务专题研修班

发布时间:2024-05-18

为更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5月14-16日,由中国工商银行主办的“一带一路”跨境金融服务专题研修班成功举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教授受邀出席研修班,并就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主题演讲。

刘锋教授在演讲中指出,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52个沿线国家以及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7.5%。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借贷成本与高债务负担问题日益明显,尤其对“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将是关键举措。一方面,可通过借助中国的金融机构、多方或双边开发银行、国际商业银行、发展型基金等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金融机构平台推动绿色投融资;另一方面,可充分运用贷款、债券、产权、津贴补助、混合融资、PPP、绿色贸易融资等投资工具参与绿色“一带一路”投融资活动。

刘锋教授针对绿色“一带一路”投融资所面临的不同挑战提出几点建议。针对影响海外项目融资的地缘政治和债务风险问题,建议银行需要优化其评估方法以加大服务民营企业的比重,主动运用多种策略管理风险为发展信用贷款扫清障碍,同时重视为提供外汇发展便利化政策与服务。针对海外资产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债务违约等问题,建议一是与沿线国家及合作方建立相关合作框架协议,以确保双方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二是可建立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债务违约解决机制和仲裁机构实现风险管控。针对企业海外项目的谈判条件与银行的融资要求不匹配、金融机构客户群仍相对集中于中资企业等问题,建议要根据项目类型制定有针对性、差异化的融资策略,中资机构则需要扩大服务对象,将更多本地与国际企业纳入服务范围,以提高其国际化水平。针对大多数“一带一路”项目仍使用美元和当地货币,人民币国际流通性相对较弱而制约“一带一路”相关投融资等问题,建议金融机构在其统计体系中增加全方位的监测预警系统,以提高对汇率风险的前瞻性,重视日常操作与监管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汇率与利率工具、利用外汇市场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