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中澳可持续金融研讨会在京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2

2025年10月11日至12日,为深化中澳两国可持续金融交流合作,在澳中基金会支持下,中央财经大学国家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协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研究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中澳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互通专题研讨会”。中澳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学术机构、金融机构及企业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围绕可持续金融相关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10月11日下午,举行了以“搭建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的互通桥梁:探讨增进中澳跨境可持续投资与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专家研讨会。该研讨会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誉教授Howard BAMSEY主持,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国家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红梅、澳中基金会首席执行官Gary COWAN为大会发表致辞。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王信,澳大利亚国库部气候与能源司分管可持续金融事务副司长Penny SIRAULT,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Nicole YAZBEK-MARTIN共同参与研讨。

在研讨环节,中澳双方嘉宾围绕两国可持续金融发展与跨境合作展开深度交流。中方代表分别介绍了国内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最新建设成果,包括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的发布、多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开发及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试点推进等。同时,中方专家分析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国际应用成效,并指出中澳可持续金融标准在重点合作行业具备协同潜力。此外,澳方代表分享了澳大利亚净零目标的推进进展与可持续金融实践,并提出希望未来能够依托于多边合作框架,增强与中方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的互通,在绿色贸易金融、供应链脱碳等领域互鉴经验,降低跨境可持续投资贸易壁垒。

10月12日,开展了三场专题研讨会,分别聚焦多边共同分类目录在中国的应用、中澳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互操作性的政策与实践,以及中澳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合作。澳大利亚国库部气候与能源司分管可持续金融事务副司长Penny SIRAULT、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分类标准工作组共同主席马骏为当天会议发表致辞演讲。

在专题研讨一“多边共同分类目录在中国的应用方法、经验与最佳实践及未来机遇”环节中,来自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债金融估值中心、华侨银行、西澳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受邀参与研讨。与会嘉宾结合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成果,明确其已成为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升跨境绿色资本流动效率的关键工具。同时,会议就中澳两国加入《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适配路径展开交流,既肯定了贴标债券可降低融资成本、吸引国际投资的实效,也针对认证成本等挑战形成共识,提出未来需结合两国产业与金融发展实际推进政策技术协同、强化政府支持与第三方合作的优化方向。

在专题研讨二“中澳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的互操作性:政策与实践”环节中,来自澳大利亚国库部、昆士兰大学、中国银行悉尼分行、澳新银行中国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研究院等专家齐聚交流。在政策层面,与会嘉宾指出,中澳需强化分类标准核心原则与评估指标的沟通对接;在实践层面,金融机构代表结合业务实例,分享了基于多边标准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实践成果,为双边标准的跨境应用提供了市场参照。

在专题研讨三“中澳转型金融标准的互操作性探索钢铁与矿业环节中,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SuperPowerInstitute院长Ross GARNAUT发表了关于中澳能源转型的主旨演讲,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继明分享了中国地方在转型金融上的实践进展,来自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研究院、福德士河集团、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首钢集团、西澳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研讨。会上,各方就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指出钢铁与矿业的绿色转型不仅关乎两国气候目标的实现,更对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具有战略意义,未来中澳两国亟须通过转型金融标准互通为产业脱碳提供支撑。随后,与会嘉宾围绕绿色钢铁领域的低碳转型与融资模式等实践经验展开深度交流。

本次会议作为中澳可持续金融圆桌会议的系列活动得到了诸多关注,线上线下近70万人次参加、收看了本次研讨会。后续,中澳可持续金融项目组将在中国香港及澳大利亚持续举行相关会议,以充分汇聚国际可持续金融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主体,促进两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政策对话、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切实推进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