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2.12

发布时间:2024-12-12

国内

(一)全国

1.国家电网在运抽水蓄能容量超4000万千瓦

2.两批试点合计23个!农村能源革命首批试点初现成效!

(二)地方

1.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印发

2.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能源项目投产

国际

1.印尼拉波塔电厂9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行

2.卡塔尔将与英国合作投资13亿美元用于气候技术


观点

张佳丽:我国光伏已形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链和最为完整的产业链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佳丽以“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张佳丽副院长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实现新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还要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可再生能源“立得稳、靠得住”面临发展空间、并网送出、高效消纳、安全运行、经济性等多重挑战.对此,她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坚持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共同发展。基地化规模化开发集中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光伏电站主要在西北特别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中东部海上光伏成功探索后可与海上风电共同形成“海电陆送”的格局;西南地区水风光一体化布局。推动分布式光伏成为中东部地区能源转型和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力量。按照由近及远、先近后远、优先发展的原则,大力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

其次,不断完善“光伏+储能”发展模式。探索以集中配置储能、共享储能等方式提升储能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因分散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集中配置储能、共享储能可以通过互联互济、协调控制以及整体管控,为区域内的新能源电站和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同时需协同应用多类型储能技术,满足电力系统不同时长的调节需求。

再次,探索多场景应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光伏易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已探索建筑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林光互补、高速公路+光伏等应用形式,未来仍将是其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并取得综合效益。多能互补有助于解决晚高峰保供问题。光伏发电和风电具有互补性,可与储能、氢能等进一步结合。

最后,持续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技术效率。推进光伏发电技术适应性提升,减少光伏项目用地需求。开展场地融合,通过废弃矿区、与建筑融合、分散式开发等方式,提升新能源项目开发土地需求的灵活性。提升新能源设备并网技术性能,在以风光储为主的系统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