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2.24

发布时间:2021-12-24

国内

(一)全国

1. 全国最大海上风电集群并网突破千万千瓦 可满足一座大型城市用电需求

2.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

3. 世界最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获核准

(二)地方

1. 重庆市武隆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

2. 百威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落地武汉 计划2040年实现“净零”目标

3. 河北省张家口市超额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4. 浙江宁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


国际

1. 韩国和澳大利亚签署碳中和合作协议

2. 印尼:2022年国内煤炭产量预计增至6.64亿吨


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常常见到的讨论认为,能源系统很难同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又绿色低碳三个目标,三者任何一个目标方向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向的问题。因此,三个目标常被称作能源系统的“不可能三角”。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经济可行的能源社会才会接受,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大方向。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上述三个目标,使之成为“可能三角”,如此才是高质量的能源系统。同时,新型电力系统也必须是实现“可能三角”的电力系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会大幅增加,系统的绿色低碳特征比较清晰,需要着重讨论的是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做到“经济可行”和“安全可靠”。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兼顾社会用能阶段性的承受能力和长期的经济性。一方面要广泛利用各领域灵活性资源,低成本解决电力系统的平衡难题。另一方面,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可将大电网的模式划分为大电网和一系列微网结合的模式,利用高精度的预测技术,实现局部的自平衡,减轻大系统的平衡压力,降低增量的成本投入。

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除非水可再生能源外,还需确立多能互补的策略。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要进一步发展水电,我国水电装机和出力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掘。数字技术可以提升电网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与传统电力技术相融合,促进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智能化,使电网可观、可测、可控。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期,随着新能源电力比重的提升,应逐步形成适合新能源电力的市场交易体系,使灵活性资源获得合理权益;另一方面,应实现电力的物理系统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出数字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这个阶段,主要是积累新能源和储能、灵活性资源相结合的经验。同时积累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发电相结合的经验。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郭玉茹

新媒体编辑: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