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局公布市场化机制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完成情况。
2.100MW项目全容量并网!国电投新能源异质结组件赋能“渔光互补”新范本。
(二)地方
1.江西落地5亿元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挂钩贷款。
2.海口美兰渔光互补项目(二期)首批方阵并网发电。
国际
1.COP30气候基金筹资会议在巴西举行。
2.欧盟通过《零毁林供应链法案》,要求企业承担环境责任。
观点
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王岩: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需破解四大关键难题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标准体系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充分、产品服务不健全、政策激励不持续四大瓶颈。必须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法规、创新金融工具、深化国际合作的系统性举措,推动绿色金融从'盆景'变'风景'。"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王岩在"全国政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专题座谈会上指出。
王岩表示,尽管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居全球首位,但传统绿色金融体系对高碳行业转型活动的覆盖明显不足。"绿色金融目录中90%以上为纯绿项目,而钢铁、建材等高碳行业的低碳改造项目往往被排除在外。这种'非绿即黑'的二元划分,导致大量转型活动陷入融资困境。"
针对标准体系问题,王岩指出:"目前各部委、各地区绿色金融标准存在多重认证、互不认可现象。比如某光伏企业在不同省份需重复进行绿色认证,仅认证成本就增加30%。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央行牵头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实现'一次认证、全国通行'。"
在信息披露方面,王岩强调环境信息"漂绿"风险亟待规范。"调研发现,约40%的绿色债券发行人仅披露正面环境效益,对潜在环境风险避而不谈。必须建立强制性、可量化、可验证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关键指标设置第三方审计要求。"针对产品创新不足,王岩建议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工具。"可推出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创新产品,将融资成本与减排绩效挂钩。例如某钢铁企业发行5亿元转型债券,若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年度下降超5%,利率可降低20个基点。"
在国际合作层面,王岩呼吁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制定。"当前我国与欧盟等经济体的绿色标准存在20余项关键差异,导致跨境绿色资产认定困难。应依托'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推动建立包容性国际转型金融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