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王遥、赵鑫:深化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

发布时间:2024-04-22作者:王遥、毛倩、赵鑫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杂志


从全球到区域性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倡议和框架推动了绿色资本市场的双向流动、对外投资绿色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既有的合作网络中,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平台推动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领域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活动同样深化了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并在专业教育、智力支持、前沿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人才培养为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国内外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以及相关的碳金融等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融合了环境科学、可持续科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多所高校已开展绿色金融相关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设置了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能源与低碳经济学等专业,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资源配置、环境政策、金融体系等内容紧密结合,以期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理论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与此同时,围绕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的专业培养课程和学术研究活动也推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教育在全球的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以研究评比为依托的学术活动不仅丰富了高校的课业活动,而且借助“以赛促学”的模式强化了专业教育培养。例如,全球高校绿色金融研究大赛旨在扩大绿色金融影响力,发挥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向广大学生群体传播绿色金融理念,动员青年力量参与绿色金融研究。2023年全球高校绿色金融研究大赛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面向全球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评比的形式汇聚了绿色金融领域的青年研究力量,参赛队伍覆盖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全球学术研究网络攻克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难题

全球学术研究网络汇集了来自全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学者,通过召开年度学术大会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为应对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丰富的应对策略,发挥了从拓展理论到指导实践的积极作用。此外,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全球学术研究网络还承担起人才培养的任务,为全球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搭建起交流平台。

2017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投资研究联盟(Global Research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Investment,GRASFI)由中央财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联合发起成立,目前共有24个成员高校。该学术联盟通过组织关于可持续金融和投资的年度国际学术会议,为可持续金融和投资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以期培养可持续金融领域专业人才、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学术联盟年会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成员高校举办,2018~2023年的年会分别由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荷兰)、牛津大学(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苏黎世大学(瑞士)、耶鲁大学(美国)举办。

可持续金融政策洞察、研究和交流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Financial Policy Insights,Research,and Exchange,INSPIRE)于2019年成立,是聚焦于气候与环境相关风险金融监管及推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全球学术研究网络。该研究网络由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 Works Foundation)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共同设立,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提供学术支持。自成立以来,可持续金融政策洞察、研究和交流国际网络已经开展了5次研究和政策项目征集,委托了30多个研究项目(主要围绕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对可持续相关挑战),旨在前瞻性地开展具有潜在重要影响的可持续金融相关挑战研究,包括气候情景分析、气候风险审慎监管、气候变化和货币政策、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等领域。


三、国际联合研究推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深化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相应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广泛合作,各国通过分享相关经验和最佳实践,有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国际倡议汇聚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和组织的专家力量,前沿性地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发展,加速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创新应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已步入新阶段,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领域逐渐扩展,其中生物多样性金融、性别金融和转型金融逐渐成为时下热议话题。

全球生物多样性损失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议题受到同样的关注。根据测算,全球每年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资金需求达到8240亿美元,但目前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支出仅为1430亿美元。为了弥补这一融资缺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Biodiversity Finance Initiative,BIOFIN),旨在通过梳理公共部门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支出,动员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生物多样性领域,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制定金融解决方案,助力国别层面的自然友好型经济发展。2020年,BIOFIN项目在中国上海和山东开展试点,探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2年6月发布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响应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关倡议,利用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框架,参与生物多样性金融示范项目。这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把“实现性别平等,增加所有妇女和女童权能”作为一项关键内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仍未被充分挖掘。世界银行全球金融指数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男性和女性获取金融服务的差距缩小至4%,但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仍高达6%。此外,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估计,女性持有或者领导的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达1.4万亿~1.7万亿美元。由联合国妇女署支持开展的“中国金融支持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的基线研究”通过梳理金融支持性别平等方面的现状,以期探索金融创新支持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路径。国际金融公司开展的“中国绿色普惠金融支持女性小微企业家研究”试图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模式中探索女性小微企业家的引领作用,识别和评估其持有或领导的小微企业面临的气候融资需求。

随着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入,金融资源的支持范围扩展到整个可持续发展领域,而不仅局限于支持绿色产业。2019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转型金融概念,将其定义为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同年6月,法国安盛集团宣布将推出第一个转型金融工具,以支持碳密集型产业的绿色转型。转型金融由此逐渐延伸为支持碳密集行业(也称“高碳行业”“棕色行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服务。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高校和智库等机构联合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研究项目聚焦“双碳”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大湾区制造业、交通业和建筑业的深度减排路径,提出了一套金融解决方案。


四、推动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


全球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双多边机构共同推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深化发展。这些国际合作对于强化全球可持续发展意识、弥补绿色投融资资金缺口、提升对外投资绿色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教育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未来建议进一步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化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

一是积蓄人才力量。作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才人培养机构,高校通过开设绿色与可持续金融课程、开展专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机会、举办相关比赛活动等,推动金融、环境和可持续相关领域的跨学科教育,以期培养出一批熟悉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人才,助力应对交叉领域难题和挑战。

二是加强理论和前沿研究。高校和研究机构有力推动了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基础理论研究,为解决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推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深化发展,学术合作网络和国际联合研究的力量不可忽视。通过共享知识和经验,交流研究成果与实践,有利于识别潜在问题,验证政策工具或金融手段的有效性,促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是发挥桥梁作用。高校和研究机构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公正客观看待问题,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此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学术活动也发挥着深化国际合作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国际话语环境和合作氛围。


作者:

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毛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顾问

赵鑫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