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装机上网平价化,光伏发电行业利润空间进一步释放,将推动我国光伏全产业链持续扩张。面对行业的高速成长,如何获得有效的风险管理与资金支持开始受到关注,绿色保险作为一种综合风险保障机制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发凸显。目前我国光伏行业绿色保险已经初步形成系列保险产品,但在风险覆盖、数据积累和险企参与度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性,绿色保险对光伏行业的增值潜力仍有待市场各方面参与者共同发掘。
一、光伏行业风险分析
光伏发电项目的风险涉及前期开发、施工建设、后期运营三大过程,基本风险类别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原材料采购风险、工程制造风险、机器设备质量风险、下游电价波动风险、企业融资风险,以及企业外部的自然环境风险、政策风险、第三方风险。[7][8][9]
(一)内部风险
1.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端,上游原料的价格波动如硅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抑制中下游企业的参与热情。同时由于光伏项目往往占地面积较广、租赁期限长,土地租金构成光伏项目建设的重要支出部分,随着土地资源愈加紧张、单位面积租金上涨等因素会造成项目前期投入增多。上游和固定支出成本的增加会给光伏企业财务流动性、安全性等方面带来风险。
2.工程制造过程风险
光伏项目特别是光伏电站的建设期具有工期短、施工紧张、作业面较广等特点,且工程制造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都相对较高。除此之外,占地较广的光伏发电站还多分布于荒漠、滩涂、山地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进一步加大了光伏设备建造、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和难度,提高了管理水平要求。因此,光伏厂商在工程制造过程中可能的设备等财产损失、人员意外伤害等风险敞口较大。
3.机器设备质量和损坏风险
理论上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可达25-30年,但是很多光伏电站往往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发生故障,包括电池组件损毁或变形、变电室着火、逆变器停止工作等。相关质量和技术故障的发生还会引发发电损失、工程延误等问题,增加项目亏损可能性。另外,上游原材料产品的质量缺损,也会导致产业链下游公司产品生产和第三方应用时出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问题。
同时,在光伏电站运行过程易发生电气事故,如有短路、超电压、过电流等,可能造成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损坏、汇流箱烧毁、逆变器的损坏等。除直接设备损失外,因主要发电设备故障停机,如集中式逆变器、箱变、集电线、主变等设备故障,还可能造成全厂或光伏分区发生大面积停机的风险。
4.下游销售风险
光伏产业下游的电力需求以及电价水平对光伏发电上、中、下游的生产意愿、盈利水平等方面有直接影响。下游电力需求降低、电价降低将会导致光伏产业链公司的盈利空间急剧压缩、打消企业生产积极性,而行业内多公司为高负债企业,销售收入的波动进而会对产业链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产生挑战。
5.企业融资风险
光伏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尽管当前国内光伏产业投资热度不减,但是从光伏行业企业的负债规模来看,2021年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56%以上,企业之间资金实力差距较大,企业自身资金规模难以支撑未来扩张所需的稳定资金流,容易引发资金链断链等流动性、安全性问题。此外,目前银行对相关项目的融资期限多在8-10年之间,这类短期融资与光伏项目所需要求的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投入特性相违背,容易造成光伏企业融资压力大、限制企业研发投入等问题。
(二)外部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会对发电量和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光生伏特原理是光伏发电依赖的能源转换方式,因此光伏发电项目对光照资源依赖性较强,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昼夜交替等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都会影响光伏发电量供给的稳定性进而引发项目盈利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光伏设备多放置于露天环境中,恶劣天气如暴风、冰雹、洪水、暴雨等会损坏光伏发电元件,导致发电站无法正常运营等问题。
2.政策风险
国内方面,光伏行业项目具备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国家政策对于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方向、投资补贴力度及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格局有着重大引导作用,政策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导向、光伏装机容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直接影响行业内公司的生产意愿、经营规模和经营情况。因此,未来国家政策的变化是我国光伏产业公司面临的重要风险。
国际方面,当前我国光伏组件厂商已逐步拓展海外市场,这不仅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升级和价格较低的双重优势,而且受益于海外能源转型、能源独立等政策推动。因此海外政策的变动,将引发海外市场需求的波动,从而对我国光伏厂商稳健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3.第三方风险
光伏产业生产、营运以及产品应用环节也涉及到对第三方人的责任。例如,企业在不知情情况下使用有质量问题的上游产品零件可能造成对第三方人的人身、财产损害,从而面临赔付风险以及社会责任问题。
二、光伏行业绿色保险应用分析
(一)保险业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绿色保险在光伏行业的应用首先可以作为风险损失控制的工具,针对不同风险类别和生产的不同环节提供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其次还可以和其他绿色金融方式形成组合拳,促进光伏行业的价值管理、改善融资环境等。从保险公司负债端和资产端两大业务分类的角度划分,保险业对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负债端业务对产业链实现风险补偿和风险管理,以及资产端业务对光伏产业实现价值管理和增信。
1.负债端
(1) 风险补偿
光伏产业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前可以对公司面临的重要风险进行评估,例如对于最常见的气候恶化和恶劣天气对于行业设备、人员安全的威胁,以及可能导致的发电量大幅缩减和下游违约可能性,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如绿色保险来进行风险补偿。
(2) 风险管理
能源行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传导机制,核心仍然是要依靠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保险工具实现。绿色保险对光伏产业链公司带来的附加值不仅仅是体现在风险发生之后的出险赔付,更在于通过险企和光伏上下游公司的联动,进行风险前置管理,增强对各环节的风险分析能力,从而促进环节内运营、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升级,进而带动整个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2.资产端
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可以通过私募基金、产业基金、PPP等方式,参与光伏全产业链领域的绿色项目的投资建设,并通过绿色债券投资、资管产品投资等方式,为绿色产业发展进行资金支持。目前由于政策利好促使光伏企业扩张趋势高企,但是从企业资金流角度来看,多数企业自有资金规模不足以支撑其扩张需求。保险资金作为长期投资资金,可以于绿色项目建设相匹配,为光伏行业提供更低成本、更长周期和更具稳定性的资金来源,创造更宽松的融资环境。同时,保险公司对光伏行业的绿色投资不仅在资本层面助力企业发展,还会通过其提供的稳定资金流对有关企业社会声誉、社会影响以及市场预期起到良好的增信作用,从而一定程度提高其他渠道对光伏行业的融资信心,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具体公司来看,中国人寿集团与中国中车集团等成立总规模100亿新能源基金,主要投向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
(二)现有光伏行业绿色保险产品
国内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调动了保险业的积极性,到目前,已经有包括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大地保险、永城财产保险等公司针对于产业风险对光伏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提供了相应的保险产品,产品主要可以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质量保证保险。以光伏产业链几大环节为标准,我国现有光伏业绿色保险产品的承保标的可以分为对光伏组件和对光伏电站的保险。基于上文提到的光伏产业风险类别,对我国现有保险产品的承保标的、分类、内容和覆盖的风险种类总结如下: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规模方面,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8—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0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以具体公司为例,中国人保公司2021年为太阳能光伏组件长期质量与功率保证保险为光伏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21亿元。
(三)我国光伏行业绿色保险发展中存在问题
1.保险种类和风险覆盖程度较为有限
当前,尽管在绿色保险领域光伏发电有关保险已经走在可再生能源保险产品领域的前列,但产品同质化、风险覆盖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从服务的客户对象来说,目前我国险企推出的光伏保险产品多以企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对于户用电站、个人屋顶式光伏等个人客户的保险险种较少、保障程度较低。但随着“十四五”时期提出我国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未来光伏行业的个人消费者、投资者将会越来越多,提高对户用光伏的保险深度和广度是险企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覆盖的风险维度来说,尽管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初步形成自上到下的产业链风险覆盖,但产品类别集中,多为对自然风险和部分财产损失的覆盖,而在风险前置和事后管理方面仍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光伏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也未能发挥保险产品最大效能。
2.光伏行业大数据积累不足
新能源行业作为新兴发展行业之一,叠加我国保险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导致行业数据累积较少,缺乏保险产品设计和定价必要的数据支持。我国保险企业集中在2006年之后才进入光伏行业,因此缺乏长期的设备运行数据、保修数据和故障数据,进而难以确定光伏项目保险具体费率等细节;同时国内对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设计是参照国外产品数据和类似产品在其他行业的经验数据来设计,因此不能完全覆盖目前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类型需求。
3.国内险企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2012年英大泰和财险联合中怡保险联合研发了光伏组件效能保险,但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大部分保险公司对光伏领域绿色保险险种的开发仍持谨慎态度。客观来说,险企谨慎的态度与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初期经营混乱、价格波动大、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密切相关。但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光伏行业规范化发展建设逐步落实,光伏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结构中地位越来越高,高景气的行业发展背景给保险企业的进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盈利机会。同时出于保险企业对光伏产业的风险补偿、风险管理和价值管理等重要作用,保险企业应积极承担起其在我国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的保驾护航角色。
三、未来展望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和经济安全“稳定器”的保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有关绿色保险产品的更新迭代,给保险业带来新的业务市场和利益空间;绿色保险以其自身的风险管理特性和在绿色投资之中的重要规模,拓宽了光伏行业融资渠道,为光伏行业“十四五”规划下的长效发展保驾护航。绿色保险并不是光伏产业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有关保费的零和游戏,应适时发挥绿色保险的时代作用,应协同政府部门、保险业和光伏产业,共同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和保险业发展。
(一)政府部门:持续推进绿色保险有关政策落地,加大对光伏业+保险业合作的促进力度
目前绿色保险在光伏行业的发展还有较大进步空间,鉴于市场对相关领域认知程度较低、险企参与积极性较弱、光伏企业参保意识不高等问题,政策拉动仍然是重要的促进手段。政府应加大对光伏保险的宣传力度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购买相关保险以分散风险、鼓励险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覆盖广度,同时还可以出台有关利好政策,加大培养和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力度。政府部门还应发挥其组织功能,联合光伏行业、保险行业、第三方气象检测机构等领域企业共同建立光伏产业数据库、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从而提高光伏发电企业数据透明度,为保险行业创新光伏保险产品、厘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提供大量数据支持,促进优化光伏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投融资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投融资市场机制,在推动险企资金投资于光伏产业同时保障资金流通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
(二)保险行业:深入光伏全产业链风险管理能力,加快绿色转型脚步
保险公司应针对目前光伏绿色保险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完善,比如加大对光伏产业的调研力度,提高保险公司对光伏产业全产业链从事前到事后的各类风险的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保险公司还应以光伏产业公司需求为导向,一方面,研发设计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提高光伏业保险产品的保险广度、深度;另一方面,加大光伏领域的保险资金投资力度,为光伏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经济低碳转型提供长期融资渠道,协助解决信贷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领域的资源配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保险公司应积极发挥其在绿色产业中的风险保障、风险管理等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形成支持光伏产业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光伏厂商:产业与保险业协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就目前来看,很多光伏企业缺乏风险识别分析的能力和风险分散的意识,以自身承担大部分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光伏产业资金投入有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问题,导致中小光伏企业自身资金量不足进而对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一旦遭受较大损失则容易面临破产危机。因此,光伏厂商应首先可以对内细化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发生点,对外依托保险平台进行行业信息交互和数据沟通,综合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其次,应主动采取绿色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抓手,对项目风险进行投保,提高生产稳定性;最后,还应该大力拓展公司融资渠道,与保险公司建立良好的投融资关系,完善公司融资机制,避免发生高负债扩张模式可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动荡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2021光伏发电建设情况》报告http://www.nea.gov.cn/2022-03/09/c_1310508114.htm
【2】国家能源局2022年二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http://www.nea.gov.cn/2022-04/29/c_1310579541.htm
【3】国家能源局1~5月全社会用电量报告http://www.nea.gov.cn/2022-06/15/c_1310623336.htm
【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2022年形势展望》https://mp.weixin.qq.com/s/alKpYzt7fp8QDM50zN5Mrg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瞄准高质量发展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https://www.miit.gov.cn/xwdt/gxdt/sjdt/art/2022/art_71f501c4af2042a6aa6964bef6b904bb.html
【6】我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990974741414635&wfr=spider&for=pc
【7】宋佳文,沈红宇. 光伏产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14(1):51-52. DOI:10.3969/j.issn.1004-4914.2014.01.023.(风险 对策)
【8】奚瑞.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J]. 中国民商,2020(8):35,43. DOI:10.3969/j.issn.2095-5286.2020.08.031.(风险)
【9】袁泉. 光伏电站发电收入损失保险探析[J]. 中国保险,2018(1):35-39. DOI:10.3969/j.issn.1001-4489.2018.01.009.
【10】段雅超. 我国新型绿色保险的发展及建议[J]. 现代管理科学,2017(4):109-111. DOI:10.3969/j.issn.1007-368X.2017.04.036.(保险类型、缺点)
【11】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http://www.iachina.cn/art/2021/6/15/art_8573_105129.html
【12】徐凤,肖枫,王伟华,等. 北京市光伏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 北方经贸,2018(12):131-132. DOI:10.3969/j.issn.1005-913X.2018.12.047.(缺点 对策)
【13】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以数字化推动绿色保险的高质量发展》https://mp.weixin.qq.com/s/PGWuCd7y3Z2bNGk1IZrwPw
【14】白羽,张恰恰,赵黛青,等. 关于积极推广以数字能源技术和低碳政策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以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为例[J]. 中国发展,2022,22(2):87-91.
【15】罗爱明. 发展绿色保险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国际借鉴[J]. 海南金融,2021(12):68-7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12.009.
【16】王海全,黄芳蕊. 绿色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青海金融,2022(1):16-20. DOI:10.3969/j.issn.1007-841X.2022.01.005.
作者:
周 洲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侯泳欣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中财绿指 (北京) 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