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时评 | “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对策(规划解读之三)

发布时间:2022-02-11作者:刘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一书在全国发行。本书专题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推动体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持续努力,我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顶层设计更加清晰。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超过1.86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但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体育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还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时期给予更好的谋划解决。现结合《体育总局关于印发<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体发〔2021〕2号,下称《规划》)解读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若干发展对策。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础

2021年恰逢“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体育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复苏的轨道——竞技赛事与产业化发展的“双创新”。据《2021年普华永道体育行业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经历过去短暂的行业停摆与应对突发危机的经验积累,未来3至5年体育行业规模增长率将恢复至4.9%,较去年3.3%的预期有所回温。就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状况而言,随着东京奥运会、西安全运会后,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事业已成社会共识。东京奥运会我国的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以及西安全运会的热情带动,多项运动的竞技突破带动了我国人民高涨的热情与全社会的关注,随着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的到来,我国体育行业在未来将会成为最热门的社会性话题之一。推动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在新时代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稳定提升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体育竞技项目展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健康水平、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群众体育项目成为了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全国发布的“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金额均在2000元左右,以长跑、健步走、羽毛球、户外、登山、徒步、篮球、瑜伽等作为主要的消费项目,体育用品的消费在总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如山东日照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所展示的人均体育消费占比体育用品的消费为57.8%,马拉松、骑行、广场舞等成为了群众活动的“新宠”。

三是我国的体育行业已经由传统的体育产品制造以及单纯的线下健身服务走向多元化消费结构。结合直播带货、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进一步加快我国体育行业转型。我国的体育内涵和外延逐渐被广大群众重视,我国的“体育强国”之路的建设目标也在新时代给予了体育事业发展新的定位。与此同时,在中国体育“强势增长”的背后也体现了体育需求与供给中的高科技含量问题,体育行业科技化浪潮席卷整个产业,如何行之有效的管理与发展成为未来体育与科技深度绑定所需考虑的问题,随着5G、VR、全息投影技术等的交互所带来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文化产业结构,为未来体育发展需求提供了有利的驱动力。

二、“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的面临问题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体育行业在疫情的考验面前经历短暂的停滞,面临着全行业风险的暴露,特别是冰雪行业发展的停滞。现阶段的体育市场需求与有效的体育供给不足,如何更有效的保障群众的体育热情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更好的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省、市、区、县地方的竞争职业赛事的约束,更好的促进体育事业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保障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配置有待提升,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配置与现阶段的高质量的体育需求不符合,体育产业的投资中对中小企业的资助不足,导致体育产业良莠不齐。根据图1的数据表明,未来3-5年体育科技以及体育营销机构将会面临新的发展,同时相关的线下俱乐部以及线下活动将会收到一定的阻碍,这也就促使多数线下健身产业的发展受阻,健身房、马术场、公民健身公园、游泳场等多个体育产业将仍然处于低迷的状态,当前已多次出现健身房关店停业等现象,收钱办卡不营业,乱收费等行为使得行业发展呈现良莠不齐情况。

undefined

图1 体育市场年增长率估计图(%)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公开资料二次整理

其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由于政府投入和产业布局的不均衡导致市场资源分配不平衡,群众对体育产业的选择性相对较少,为了避免不良好的健身体验,许多群众便会集中选择大型体育产业下的产品或服务,这样就更加重了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差距。且城区、市区之间的体育行业发展之间存在固有的差异,从基础配置到人员服务等都具有极大的差别。以陕西2019年的数据为例(见表1),西安市的健身场馆所占比例中雁塔区的比例最大,但是三环以外的地区场馆所占比例相较于雁塔和长安区相对较低。其中包含又一定的地理和交通问题,同时周边的相关建设设施无法覆盖农村并且也缺乏一定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场馆经营和维护情况不理想。

表1西安市各地区场馆人口比例表(人口单位:万;场馆单位:个)

undefined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西安智库资料二次整理

最后,我国体育行业监管并不完善。近些年来多次出现创新型体育行业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事件。由于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催生了线上等具有科技含量的体育运动器材、课程以及家庭式小范围的有氧运动的发展,从而促使其更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如:线上瑜伽馆、跳伞运动场、马术馆、击剑与弓箭馆、赛车馆等产业的兴起,更好的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但是相关的安全新闻也层出不穷。群众对体育产业的热情很高,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正确的指导,以此产生许多健身后的身体问题,这也从侧面揭示了我国对体育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问题仍然有待改进。如何有效的监管相关的企业、产品以及有氧家庭式的运动的健康性与安全性仍然是我国未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三、“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我国体育整体行业在逐步进入复苏的轨道,随着冬奥会和西安全运会的相继举行,我国体育行业开始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增长,立足于我国国内的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我国体育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后疫情时代的“十四五” 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是想做到从高数量到高质量的转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产业跨越式发展。《规划》提出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加强冰雪运动进校园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全面升级,不断提升本土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冰雪产品高端品牌。提升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冰雪项目国际组织合作,积极申办、承接国际大型综合性冰雪赛事。

二是加大体育产业的多渠道融资力度。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应当以更加客观和公平的眼光看待和审视问题,充分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加强对相关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群众的健身选择面增加,积极健全体育产品和服务体系的监管和统一化标准,合理改进企业乱收费、乱定价的现象,合理改进体育产业的税收政策,以确保体育产业能够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undefined

图2 西安体育场地经济成分图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公开资料二次整理

三是支持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和体育消费示范城市。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丰富竞赛表演、健身指导、技能培训等各类产品和服务。深挖体育消费潜力,择优确定10个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四是完善体育产业的市场监管体制。对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资金市场进行严格的筛查,提升行业的入行标准,积极将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促进体育产业的文化内涵的培养,同时增强群众对体育文化的品质追求,进一步更好的规范体育产业结构,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体育竞争氛围,更好的完善体育市场,促进城乡之间体育产业的交流互助,平衡城乡之间体育产业的发展,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作者:

刘 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

任国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