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 促进车险业务变革

发布时间:2021-12-29作者:周洲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之一。基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以及在减排压力和政策激励的双重作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是产销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在不断上升,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和保障工具,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服务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发挥保险产品和资金优势更好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随着新能源汽车保险示范条款的出台,保险业正在用实际行动保障车主的权益,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上升和技术不断迭代,新能源汽车险仍需不断探索创新。

一、新能源汽车政策概述与发展前景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完善

在我国达成3060双碳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自2001年9月30日科技部“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会始,新能源汽车被纳入我国国家发发展战略。“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技术应用、产品试点推广、市场验证的初始阶段。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落地、技术转型提升、为未来突围引领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不断完善顶层政策框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其基础建设产业发展。2020年10月,根据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新能源汽车消费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同时,提高新能源汽车公共领域应用,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随后至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对于汽车产业提出两个新的战略要求,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打造绿色物流,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二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于顶端战略目标,产业政策主要从补贴、税收、出行等维度,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基础设施技术转型与转型,扩大新能源车消费,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从补贴维度,自2009年至2019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提供了2000—3000亿元补贴。2020年后,根据财政部会同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 年底,原则上 2020-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除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补贴外,国家和各地方加大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的补贴。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给予优惠政策。从税收维度,国家为激励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自1996年起,对研发费用按50%加计扣除。到2017年,该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75%,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研发成本,促进企业再投资。此外,为激励消费,国家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最后,从出行维度,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新能源汽车总量预计持续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十年中总量快速以提升,市场渗透率提高,销量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从产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从1999年不足 500 辆增长到2020年的136.6万辆,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66.7%。从销售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136.7万辆,约是2010年的136.7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三季度新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为76.7万辆,同比增长154.71%。到2021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6.4%,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更是高达18.2%。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中国轻型电动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达到35%—43%。

undefined

图1 201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难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但面对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该产业仍面临许多难点,例如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产品安全和稳定性问题、充电桩基础建设不足问题、新能源汽车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二手车残值过低问题、供应链体系资源紧张、成本居高问题、补贴退坡利润微薄等问题,均亟需得到解决。

(1)技术研发不均衡

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电池技术水平和电机三个方面。在续航里程和电池技术水平方面,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数已达到362千米,与2017年的202千米相比提升了 79.2%。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的供应已经不再依赖于进口,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供应。

虽然我国已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产业仍面临许多技术研发难点和研发不均衡的问题。由于行业较新且技术迭代迅速,各公司的制造技术良莠不齐,产业整体仍然不太成熟,且具体行业安全规范标准需进一步完善。例如针对于电池,政府补贴大量提倡使用三元锂电池。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所有电池中表现最差的,当受到外力撞击时,极容易造成爆燃事件。此外,到目前为止,政府补贴标准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但对于汽车的其他方面没有设置补贴标准,导致许多车企将重点只放在续航能力和电池能量密度上面,而忽视了车辆的结构、安全性能等方面,导致研发结构失衡。

(2)产品质量安全和稳定性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缺陷问题车型数量也在大幅上升。在2020年12月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的公告,表明已通过约谈对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按要求限期整改。

此外,新技术的创新及普及应用也随之带来了整车技术匹配等安全稳定性问题。例如在2020年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发布《市场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要求进行备案并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等相关措施。

(3)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设施。截至2021年9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222.3万台,同比增长56.8%,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服务网络。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已在快速增长,但新能源汽车仍面临着充电难、充电慢和充电设备不兼容这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部分社区建桩难、城市攻关充电设施分布布局、节假日充电需求潮汐波动、区域充电基础设施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存在充电难的问题。再者,由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车桩比从2020年的2.94:1提高至2021年9月底的3.05:1,进一步加剧了充电难的现象。第二,针对于充电慢的情况,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把油箱加满仅需要几分钟,便可以平均续航600公里左右,而使用快充新能源汽车需要约2个小时,无法快速完成充电。最后,由于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充电装置的接口都不同,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并不方便,存在充电设备不兼容的问题。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险发展现状及最新政策解读

(一)新能源汽车险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和事故原因

由于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使用场景、维修保养等方面较传统汽车存在较大区别,其风险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现一定特殊性。就目前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略高于传统燃油车,赔付率普遍超过85%,综合成本率超过110%。主要因为新能源车尚属初级阶段,各个主机厂的产品及其性能,包括驾驶操控等差别较大,导致出险频率较高。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燃油汽车的保险业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差异化的需求。明确新能源汽车的专属条款,将有助于提供基于新能源车特有风险的更精准的定价,同时进一步明确针对新能源汽车软、硬件的保险责任,增强新能源车险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初步厘定保障范围,创新扩大承保范围

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以下简称《条款》),依据新能源汽车特性,厘定扩大保险责任,并创新完善条款开发。在保险责任上,《条款》既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简称“三电”)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在条款开发上,《条款》既考虑了当前的主流技术路线,又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业态留有创新空间。

具体来看,《条款》明确了承保车型,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不包括摩托车、拖拉机、特种车。新能源汽车主险包括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共三个独立的险种。保险期间,被保险人或被保险新能源汽车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汽车下列设备的直接损失,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而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朽蚀、腐蚀、故障、本身质量缺陷,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除了对自燃问题和电池理赔的明确界定,《条款》还将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与部件“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三电”)纳入保险责任,并保障了车身、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以及车辆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过程。“三电”为新能源汽车独有的产品属性和风险特征,该系统在新能源车的整车价值中占比较高,而且与新能源车的出险概率关联较大,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有助于被保险人转移风险。

针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条款》额外设计了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附加新能源汽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既涵盖了本车损失,又包含充了电桩等辅助设备自身损失以及设备本身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这是车险首次创新承保车外固定辅助设备,用于集中解决新技术应用中,辅助设施产生的风险。

随着承保范围的扩大,保费费率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根据保险业协会向财险公司下发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产品基准纯风险保费表测算调整说明》显示,相较于传统车险现行的基准保费,新能源车的三者险和车损险基准保费整体下降了 0.8%。三者险基准保费相比现行下降0.1%,车损险基准保费相比现行下降 1.2%。虽然基准保费有所下降,但考虑到目前新能源车的出险率、维修费用等较高的原因,使用专属条款后费率是否下降还有待观察。

三、新能源汽车险未来发展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险保费预计快速增长

在当前车险行业存量竞争激烈,经营利润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险打开了车险行业全新的增量市场。对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车险有助于更精准的定价,从而缓解赔付压力、提升经营利润;对消费者而言,新能源车险填补了传统车险保障不足的痛点,有助于消除消费者购车疑虑并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根据申万宏源分析,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增速将进一步提升,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5.7%;预计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12790亿,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1.3%。

(二)车险竞争格局变革创新,保险公司面临更高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的发布,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诸多痛点得到了解决,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适合的保障范围和保险责任,为后续新能源专属车险的继续创新和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未来新能源车险将在三个维度对于保险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一,新能源车险对于保险公司的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池风险、驾驶软件风险等都属于新的风险类型,缺乏历史风险数据,而且随着技术进步,风险状况还在不断演变。新能源汽车本身的风险概率就比较高,且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规范不统一,各家公司产品的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复杂的风险状况使得保险公司风控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并倒逼行业重视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研究和管理。保险公司需在技术能力上继续突破,对于新兴风险进行有效保障和管理。

第二,新能源车险对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分支所带来的风险细分需求会越来越高,新能源车险也将走向细分化,附加险也会越来越多样化,保险责任逐步扩展,对保险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提出更高要求。面临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和理赔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第三,新能源车险对于保险公司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能源汽车普遍迈向智能化,车厂既掌握汽车部件的硬件信息,又掌握驾驶软件等软件信息。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通过分析车主的驾驶行为、行驶里程、用车时长等数据,可以给提供车主个性化、定制化的车险产品;在事前风险控制方面,基于传感器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解析,可以控制车险赔付率;在事后理赔阶段,行车过程数据能够辅助保险公司远程认责定损并推荐修理厂,从而提升保后服务效率。这些数据都可以直接影响车险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倒逼保险公司强化汽车数据掌控能力,加强在汽车行业的话语权。

四、结语:新能源车险方兴未艾,将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同时也是汽车消费市场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汽车产业已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汽车行业的碳减排对于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而新能源汽车险可以对于新能源汽车进行风险保障,保护车主权益,保障产业链生产,有助于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保驾护航,助推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及企业建议对策[J].现代商业, 2021(32):80-83.DOI:10.14097/j.cnki.5392/2021.32.026.

[2] 邹宛桥,石红,祝月艳,常维.“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政策[J].汽车纵横,2021(10):36-40.

[3] 张燕,张永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 2021(12):38-40.

[4] 王震.科研院所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创新[J].新能源科技,2021(09):11.

[5] 程骁凡,杨凯雯,潘志洋,谭江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22):20-22.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1.22.007.

[6] 张长令.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经济论, 2021(Z1):104-111.

[7] IEA, Electric Vehicle Initiative, Clean Energy Ministerial. Global EV Outlook 2021: Accelerating ambitions despite the pandemic. 2021

[8] 袁园. 车险综改后时代 新能源车险有望成新赛道[N].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3(005).DOI:10.28571/n.cnki.nmrjj.2021.003186.

[9] 李致鸿. 新能源车险赔付率为何高于燃油车?专属保险要来了,预计费率仍采取车型定价[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8-25(008).DOI:10.28723/n.cnki.nsjbd.2021.003493.

[10] 李致鸿. 新能源车险终于来了:首次承保车外设备 保费或小幅下降[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2-15(008).DOI:10.28723/n.cnki.nsjbd.2021.005241.

[11] 陈婷婷,胡永新. “三电”可保自燃可赔 新能源车险靴子落地[N]. 北京商报, 2021-12-15(007).DOI:10.28036/n.cnki.nbjxd.2021.004781.

[12] 吕岩.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来了”[J].金融博览(财富),2021(09):65-67.

[13] 何浩.新能源汽车保险:风口与风险[J].汽车纵横,2018(01):52-53.

[14] 何文韬,郝晓莉,陈凤.基于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OL].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1-13[2021-12-27].https://kns-cnki-net.webvpn.nbt.edu.cn/kcms/detail/21.1414.f.20211009.0821.002.html.

作者:

周 洲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