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健康金融|我国康体养结合的模式设想与政策建议 (规划解读之一)

发布时间:2020-11-27作者:青楚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我国提出的又一国家战略,为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金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议稿同时提出“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而康体养结合模式则是培育养老新业态的重要内容。为康体养结合将新的机遇带给了我国老年人健康养老,是一种新型的、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养老模式。本文的出发点是我国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发达国家养老模式进行探析和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康体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设想及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生育水平下降、退休人口数量增加和人类寿延长,这三个原因导致世界人口结构整体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一系列间题如:短缺、老年抚养比上升等也随之产生,使劳动年龄人口与社会的负担加重。如图1所示,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54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1%。

图1我国老龄化问题分析图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二是我国养老机构存在康体养专业人才缺失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面临着众多问题的困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机构内部具有专业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缺失,大多数机构的医护人员都是普通医院科室医生,而并非老年医学专业人士;机构内部的服务人员也多为不具备护理经验、没经过严格职业培训的社会人员,如下岗职工。

三是我国养老服务内容日趋僵化。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评估还不具有全面性,因而导致养老机构难以明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出现养老服务内容僵化的问题,不能真正做到针对性的服务,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水平整体偏低。另外,部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尚未达标,仅侧重于较低层次的生活服务与治疗服务。再加上部分直接选择与医院合作的社区养老机构只注重治疗性措施的开展,忽视了老年身心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社会交往、临终关怀等服务内容。

四是舆论压力或阻碍康体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已经达到了较好的发展规模,康体养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受到传统孝道文化的长期影响,普罗大众对“赡养”的理解产生了一定偏差,认为将老年人送至养老机构是不孝的行为。因此,我国的养康体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或会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舆论的阻碍,发展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导致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以及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容易为后代带来严重的社会舆论压力。

二、发达国家养老模式探析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养老体系发展较为落后。下文将对日本、英国、美国三国的养老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与总结。

一是日本的养老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和看护需求持续扩大的同时,能提供看护服务的年轻人持续减少,为了获得足够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老年人长期申请住院,导致医疗和财政资源产生严重浪费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现象,日本较早地通过法律来规范养老服务的相关行为(《长期照护公共保险计划》 2000年),法律区分了医疗和养老,在养老方面实行机构照护、医疗、保健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并且统一集中了相关管理权限,为政府管理养老服务提供者提供了便利。

二是英国的养老模式。英国政府的养老服务于一般医疗服务都可以享受全民医疗保险,即NHS(National Health System)。NHS与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相结合,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以及一些延伸服务如远程护理、长期护理等。英国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将医疗功能的配置视为重点,大多数的特征是具有准医疗机构,其服务内容主要涵盖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院、老年养护员、日间照护中心、老年护理公寓、专业失智照护机构和医养社区。除一般养老服务外,英国还对残疾人与贫困老年人口提供长期照护。

三是美国的养老模式。根据机构的自身设施及入住者的需求,美国的康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其康体养结合服务模式包括成人寄养照护、生活辅助设施、持续照护退休社区等。

三、我国康体养结合的模式设想与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对我国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对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优点进行总结,现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医院—护理院—社区”康体养结合型的服务模式。在医院端,搭建院前急救、院中治疗和院后指导的疾病综合治疗平台,为健康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医疗支持。将量身定制系统应用到院内护理信息系统之中,通过应用系统的多元化,着力对流程进行优化并且将数据进行整合,有效地使临床病区和各医技部门、特殊专科业务数据联系互通,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使该服务模式高效运作。在康体养护理院端,该端为康体养结合运行模式的核心,是院内和院外双重枢纽,通过出院准备系统提供对接服务,包括病人的线上信息传递和全面协调各联动单元。建立医养结合住院电子病历和养老健康档案,医养信息的转换便可通过系统得以实现。在社区端,创建医院网上平台,实现医疗护理专家远程会诊,并将病人终端健康教育通过云平台来开展实现。护士可以通过家庭护士手机APP,为出院仍需照护、体检以及亚健康状态和慢病老人提供家庭照护、管道和压力性损伤等专业护理及预约挂号、绿色通道转诊等服务。

二是加大力度培养运动康复人才。我国应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分类培养。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的发展走向,明确培养目标以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如课程的安排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的运动康复专业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前提,并与市场需求、专业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相结合。科学全面的医学评定是实施运动康复的前提和技术保障,与医学知识相关的课程比例应在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得以增加,医学类院校可以将运动技能的课程设置增加,实现培养的分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避免出现重复设置、自相竞争、资源浪费等不必要的现象。通过分门别类来增加专业学生对于不同方向的选择,在校期间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以便对专业的知识储备进行完善;对专业技能进行掌握,避免就业后再对相关专业知识的重复学习,提高学生竞争优势,积极、合理运用资源;明确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减小就业压力。稳定开展医康养结合模式,削弱因专业人才培养而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三是加强养老体系的金融扶持力度。我国应该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时机,深化改革养老体系企业金融服务,在对养老体系企业活力充分激发的同时,应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应重点支持涉足养老行业的相关企业,确保其正常运转或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对特定企业融资渠道进行积极拓宽,如鼓励其IPO上市、发债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实现金融对养老事业支持作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沙卓娃,蔺刚,刘玉琴,关黎,张港玉,魏立丰,周爽,王莹,李元亨,赵思奇,焦明丽.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11):818-822.

[2]李进涛,陈思敏.国外公共住房养老政策及社区养老服务配置[J].中国房地产,2020(33):71-79.

[3]Shahbazi Maryam,Cerato Amy B.,El Naggar M. Hesham,Elgamal Ahmed. Evaluation of Seis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Full-Scale Grouped Helical Piles in Dense S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2020,20(12).

[4]李永鑫,张华,安立冰.医养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14-16.

[5]伍自强,程媛. 医养结合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N]. 中国人口报,2020-11-09(003).

[6]邢曼霞,彭燕秋,刘琰.医养结合机构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42-44.

[7]王志中,许华. 深化医养结合需要处理好七种关系[N]. 中国人口报,2020-11-05(003).

[8]王挺. 对医养结合模式的思考与建议[N]. 中国人口报,2020-10-29(003).

[9].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alerno Researchers Have Provided New Data on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Peripheralization Risk Mitigation: A Decision Support Model to Evaluate Urban Regeneration Programs Effectiveness)[J]. Ecology Environment & Conservation,2020.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课题组将对规划中的养老内容从金融角度进行系列解读,此为第一篇,敬请关注)

作者:

青楚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金融统计专业本科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推免生)

研究指导:

任国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