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今年的护士节主题是“护士:引领之声——护理世界健康”。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护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指出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激励机制。此外,今年也是现代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诞辰 200 周年,是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由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护士理事会和“护理服务刻不容缓”运动合作编写发布的《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下称《报告》),再一次引起国际社会对护理人员队伍以及护理专业的极大关注。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护理人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我国构建护理体系的模式和政策扶持,成为热议的现实话题和学术课题。
一、高度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护士占世界卫生工作者的一半以上,在卫生系统各个环节提供重要服务。对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护士是所有卫生系统的支柱。目前,许多护士身处对抗Covid-19的第一线。这份报告鲜明地提醒大家他们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敲响了警钟,以确保他们获得维护世界健康所必需的支持。”该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护士人数不到2800万。2013年至2018年期间,护理人数增加了470万。但全球仍短缺590万护理人员。2018年每一万人口中护理人员数量,美国为100+,中国为20-29。《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当然,美国的护理人员包括了非注册护士,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护理人力方面的差距还是存在。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护士每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最多、时间最长,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身着厚厚的防护服,不仅为患者进行采血、输液、给药、体位管理、皮肤护理、安全管理等常规护理,还要提供各种生活护理、皮肤保护、口腔护理、营养支持等基础护理,有需要时还要提供专业的气道管理、ECMO护理、俯卧位通气、深静脉管理、床旁血滤等治疗性护理。更重要的是,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处理以及与医生的沟通。突发疫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护士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从有关媒体报道中看到,护士甚至承担着整理清运垃圾、搬运氧气桶、清洁马桶等工作。护士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现出的过硬专业技能、过人心理素质以及强大的责任感和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考察中国抗击疫情工作后表示:“中国护士在疫情面前的表现令人感动。”同时他还表示:“今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表现出对护士和助产士的支持”。此次疫情下护士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感动,更多的应该是对护理专业的支持和对护理价值的思考。
二、我国护理体系的主要任务
护理工作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我国护理体系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
首先,维护护士合法权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等,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依法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其次,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比例。继续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并指导各地开展培训工作。
再次,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基层护士倾斜,调动基层护士队伍积极性。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增加社区护士人力配备,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社区护士培训,使其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大型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最后,大力推进老年护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健全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要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三、我国护理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护理队伍,不但面临包括人员缺口、成本不足、护理人员的流失和老化、收入不足、性别比例等全球共性问题,也在法律法规完善、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发展规划、护理价值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存在很多提高和改善的空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疾病谱的改变,护理服务的领域也将逐渐延伸。从医院到社区、家庭,护士在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等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价值刻不容缓。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减少护士流失,离不开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在护理职业早期,根据护士特点及意向,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这需要医疗机构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同时,细化护理分工也是做好护理职业规划的强有力基础。
一是加强护士在医护团队中的作用。《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中,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建议,设立领导职位,包括政府首席护士;加强护士在医护团队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了提高护理领导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护理在医护团队甚至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也对护理人员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承担此重任。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制定护理员培训大纲,大力加强护理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二是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教育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度以及教育效果,做好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毕业后教育,包括专科护理培训以及学位教育,通过医疗机构的制度与经济支持、护士分层级管理与使用、人才评价机制等,提高护理专业素养、拓展专业视野、开阔临床思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三是细化护理分级分工。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认证与培训。医疗护理员可以很好地辅助护士临床工作,将护士从与专业护理无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我们也可以细化护理员分级,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护理员进一步培训为护士助理,协助完成部分基础护理工作。专科护理的发展有力的提高了护理专业水平,提升了护士自我价值。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四是加大护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对各学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培训的投入,提高护士收入。国内目前并没有一部法律保护护士合法权益,《护士条例》作为明确护士责任与义务,保障护士权益的法规,应该明文规定对于护理工作的资金支持渠道。要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保证护理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才能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2/201908/4deb17fd9a3c486c8dc6462288d29c19.shtml
[2]《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201908/f239ab4290f94d3cb6b36d1705e29f34.shtml
[3]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5.
[4]世卫组织: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4-10/doc-iirczymi5412379.shtml
作者: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主任
刘文静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护士长、主管护师